研究精彩让学生“问”出精彩科技

更新时间:2024-02-07 点赞:11094 浏览:4535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问题是智慧的火花,是学习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本文赋予“问题”的含义是鼓励和指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质疑、问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问

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提问题的课堂情境,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激发学生去探索、猜想、发现,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1. 在数学实验中启发提问。实验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如剪拼实验、测量实验、计算实验、模拟实验等)进行观察、发现、猜想。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些长短不一的木棒,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从而自然地提出问题:三条线段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组成三角形呢?
2. 在游戏中启发提问。游戏中隐藏许多数学知识。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内容时,可以安排这样的游戏:让学生说出某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及二次项系数,由老师猜出方程,结果一一被老师猜中。学生觉得真奇怪,“老师怎么知道我们出的方程?”这就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感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似乎存在某种关系,也就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积极性。
3. 在实践中,启发提问。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问题的基础和源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提出问题。例如,在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的网站www.618jyw.com
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时,就遇到许多课本上没有讲到的知识,如有的学生利用在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测量旗杆的高度时,发现旗杆的影子不全在地面上,还有一部分在另一建筑物的墙上,这时怎么办?有的学生在用侧倾器测量时,发现测量地点到旗杆底部地点距离不能直接量得,中间有杂物挡住,这时又怎么处理?由于测量器较少,有些学生想到能否用老师的大三角板来测量?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根据当时的情景提出许多在课堂上意想不到的问题。
需注意的是,问题情境的创设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既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具有探索性,同时还要在学生“最近发展区”设置目标。

二、引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善问

学生问“问题”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要做问“问题”的示范,教给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寻找问题的方法。
1. 钻研课本,针对课本提出问题。课本是学生最直接的资料,而现在的课本内容是高度概括化的,要想深刻理解,必须不断提出问题。
例如,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发问:
①这个概念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②如何定义这个概念?
③在这个定义里面,那些是关键性的字眼?
④为什么要这样定义?
⑤有哪些等价的定义方法?
⑥定义这个概念使用了哪些已有的概念?
⑦与这个概念邻近的概念有哪些?他们的主要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⑧能否举出这一概念的一般例子,特别是各种反例?
⑨这个概念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它的应用。
以上的提问在目前的教学中都是属于教师常问的问题,通过训练,重心逐步转向让学生能自己提出以上问题。
2. 在辨析错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堂教学中,故意留一些漏洞,促使学生提高警惕性,养成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例如一位学生编制了一道练习题:已知x

1、x2是方程x2-2x+2=0的两个实数根,求x12+x22的值。

另一位学生的解答是:
针对练习题和解答的正误作出判决,并简要说明理由。
通过教师的点拨、诱导,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感悟,通过观察、讨论,唤起学生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困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作进一步的探究以解答问题,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新知,提高能力。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在解决课本例题、习题的过程中或之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变换问题。常用的方法有:改变条件,引申结论,或改编成具有探索性、开发性的问题等。
责任编辑 罗峰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