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求索基础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理由再求索

更新时间:2024-03-21 点赞:11992 浏览:4765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对基础教育学校文化建设问题的再求索,要深入探寻、研究影响学校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反思学校文化建设的现实,重新审视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观点、思路和做法,从而切实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基础教育;学校文化建设;背景;依据
1009-010X(2013)01-0020-02
基础教育学校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对此,我们需要有新的更深刻的认识。

一、从基础教育存在的深层问题中认识学校文化建设

中国免费论文网www.618jyw.com
基础教育存在的深层问题之

一、是基础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相结合薄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教育发展,从国家到各级教育部门、到教育学者专家,在教育思想、理论和政策上都有相当丰富的政策引导和研究成果。如学生素质是文化浸润与文化影响的结果的论述,在国内学术界已有了相当的研究;再如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也倡导很多年,但有多少好的政策和理论成果真正转化成了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思想与行动?
纪伯伦有言:“也许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教育改革需要反思,良好的教育更需要在反思中寻求科学理论的指导才能实现。所以,在当代教育改革中,我们需要改变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相结合薄弱的现状,我们仍需要不懈地呼吁“重读教育学”和在“调整和更新教育理念”中推进教育实践,让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相得益彰,让实践在理论的引领下走向光明的未来。
学校文化建设正是教育学关于学校的社会文化责任与功能理论的实践。改变我们的基础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结合薄弱的现状,在理论学习中深化认识学校文化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而且也只有从教育学理论上对学校文化建设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使学校文化建设获得最先进的教育学理论成果的指导,使科学建构的学校文化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强大而有力的引擎。
深层问题之

二、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基础教育品质提升的问题。

反思我们的基础教育,长期以来都可以说是“为了考试”的教育。不论是在更新教育理念上,还是在服务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上,我们都不否认缺失很多。不论是“一俊遮百丑”的高分低能,还是不堪挫折的精神脆弱;也不论是传统美德的沦丧,还是道德文化信仰的滑坡——青少年成长中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已一再警示我们:要完善我们的教育内涵,提升教育的品质!要为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搭建良好的教育平台。
我们着力于学校文化建设,就是要建设富有人文精神的学校文化,兴办有灵魂的教育,提升学校的教育品质,培养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学生。
深层问题之

三、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基础教育发展的文化瓶颈问题。

办学中我们会不断思考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是什么,比较普遍的认识有:政策的瓶颈、生源的瓶颈、教育信息化的瓶颈等等,却鲜有说学校文化瓶颈的。
通过重读教育学,我们深信,突破现代基础教育发展中的文化瓶颈,将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育品质的提升。
近年来我们不难看到,“学校文化建设”频频见诸文件,屡屡见诸墙面,却远没有根植于头脑。“学校文化”有时只被当做学校招生、宣传的形象包装,当做学校的脸面。
实际上,学校文化建设和文化教育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学校进一步推进内涵发展的瓶颈。构建有特色高品质的学校文化,增强最具潜力和长效的学校文化的教育力,既是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品牌发展的明智的选择,更是实现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和内在力量。
积极寻求在“文化”的层面上使学校获得新的发展“引擎”,增添内涵发展的力量,从而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师生面貌呈现新的气象和生机,使学生教师和学校获得更加健康的发展,正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旨意所在。

二、从教育的目的中认识学校文化建设

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学校管理者常陷于社会世俗需要的影响来谋划办学思路。比如围绕中考、高考指挥棒组织教育教学,围绕考名校办实验班,围绕升学加分组织奥数等各种竞赛等等。这使得我们的基础教育沦落为只见分数不见人的教育。
而良好的教育所担当的,应是人类依照文化自觉而设定的,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具有满足现代和未来社会需要的身心素质的人。
在这样的科学教育思想和理念下,学校文化建设应该把关注人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作为根本目的,并由此寻找相应的理论依据。
笔者在广泛学习、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长期教育实践的体会和认识,提出我校有特色高品质学校文化建设的三个方面理论依据:
依据之一:“尊重生命的需要,完善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的“成全完整人”的教育理论。
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认为,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负责,更要对学生的生命活力激发与生命意义的认识负责。各种各样青少年成长中的悲剧和遗憾无不强烈地刺激着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神经。一次次警醒我们除了要教学生识字做题,更重要的在于将他们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所以,良好的教育一定追求办学理念的文化意蕴与人文情怀,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们依据“尊重生命的需要,完善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的“成全完整人”的教育理论,构建服务于寄宿制高中学生健康成长所需要的有特色高品质的学校文化,将有助于我们的学生、教师和学校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依据之二:“文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新走向。
天津师范大学康万栋教授提出,学校文化管理是继经验管理、科学管理之后的更高层次的管理模式。其实施主要体现在塑造学校共同价值观、建立和实施共同愿景等诸多方面,并要求领导者要有“文化管理”的理念,站在课程改革和和谐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文化的价值取向引领教师的工作、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
我们将文化管理作为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要达到一种“管理中渗透文化,文化中贯彻管理”的学校教育管理新境界。使渗透于学校的各种组织机构与规章制度中的价值观念,产生对于学校组织成员的心理和精神的引领作用和行为导向作用。
依据之三:文化是教育发展的终极灵魂。
清华大学王继华教授指出,文化建设是推动现代教育发展的力量。创新学校发展理念,增强教育文化意识,提升学校文化建设水平,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符合时代的方向。
有灵魂的教育,不只关注学生成“才”,更关注学生成“人”,即更关注学生作为人的灵魂深处情感态度上的成长和道德的养成,并引领学生对于人类永恒的终极价值思考和感悟,努力使学生成为有思想、有追求的人,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人,有爱心、有善心、有责任心的人,以及深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人。
作为迎着新世纪的朝阳走来的寄宿制高中,我们追求有灵魂的教育,所以需要建设有特色高品质的学校文化。以文化的灵魂引领,办有灵魂的学校,以有灵魂的教育,育有灵魂的学生!进而建设有特色、有前途的品牌学校、名牌学校。
综上,学校文化建设不能简单地作为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大背景下的一种文化现象,更不能作为学校招生、宣传中的形象包装的学校脸面,而是教育本质的要求,是教育实实在在发展的要求。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是实现教育责任与学校使命的需要,是实现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背后正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博大的人文情怀与文化担当。
基于此,学校文化建设不只是一个时髦的词儿,而是要由“时髦”走到“实际”,并从“实际”中切实地走向“实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