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教学基于“5C”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教学活动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6482 浏览:1729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源于:论文写作格式www.618jyw.com
[摘 要] 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简称“5C”标准,以其注重外语学习中的沟通交流和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对5C(Communication、Cultures、Connections、Comparisons和Communities)进行了描述,并尝试以5C理念设计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中的教学活动,以期为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综合课的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5C”标准; 对外汉语; 教学活动
[] A
[作者简介] 李莉(1978—),女,甘肃兰州人 。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E-mail:lilyno1@12

6.com。

1996年,美国为了顺应世界外语教育的新形势,适应多元文化发展,加强国防安全,颁布了国家外语课程标准,即《外语学习标准:为21世纪作准备》,并于1999年作了修订,更名为《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这一标准可以简单概括为5个以英语字母“C”开头的单词,即:Communication(沟通)、Cultures(文化)、Connections(贯连)、Comparisons(比较)和Communities(社区),因此简称“5C”标准。
近年来,这一标准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一标准,经过第二语言教学(尤其是美国本土汉语教学)的检验,在培养具有实际沟通能力的外语人才方面,确实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因此,笔者认为在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可以借鉴5C标准,充分发挥其注重交流、沟通、触类旁通等特点,设计丰富而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改变传统机械式操练的语言教学模式,发挥小组活动、合作学习的优势,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努力使汉语第二语言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5C标准概述

1. 沟通(Communication)。沟通被看作是5C的核心内容,其衡量标准包括三个方面:即语言沟通(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要求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能参与对话,提供并获得信息;理解诠释(Interpretive Communication),学生能够理解并阐释有关话题内容的口头或书面材料;表达演示(Presentational Communication),学习者能够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将不同话题的信息、概念或观点等传达给听众或读者。
由此不难看出,5C标准充分考虑到了学习者外语学习过程中言语材料的“输入”、“输出”的双向作用,能够围绕话题展开活动,强调理解基础上的运用,比传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划分更能真实地体现语言运用的实际情况。
2. 文化(Cultures)。体验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其衡量标准包括:文化习俗(Practices of Culture),学习者能够理解目的语国家人们的习俗与他们所持观点的关系;文化产物(Products of Culture),学习者能够理解目的语国家文化产物和人们所持观点的关系。
这就要求外语学习者对目的语国家文化的了解,不能仅停留在学习文化知识层面,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主动学习,掌握该国文化习俗和文化产物所反映出的社会观念形态,进一步为语言学习服务。
3. 贯连(Connections)。语言学习要贯连其他学科。这一要求打破了我国传统的、严格的分科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要触类旁通(Making Connection),即通过外语学习,加强并扩展其他学科的知识;博闻广见(Acquiring New Information),即学生能够利用外语和目的语文化知识获取信息并认知不同的观点。触类旁通能使各学科的知识有机融合,做到巩固所学,又可极大地丰富语言教学活动。博闻广见则可帮助学生利用所学外语了解目的语国家文化,打开一扇信息和体验之门,消除文化障碍,建立跨文化交际意识。
4. 比较(Comparisons)。比较语言、文化的特性。也包括两项衡量标准:一是比较语言(Language Comparisons),即学生能够通过母语和目的语的比较理解语言的本质;二是比较文化(Culture Comparisons),能够通过目的语文化与自己国家文化的比较理解文化的本质。
从小处讲,两国语言和文化的比较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目的语;从长远而言,对语言和文化本质的认识,对于语言教学、语言、文化的深入研究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5. 社区(Communities)。将所学语言运用于国内与国际多元社区。包括“学以致用”(Language Beyond School)、“学无止境”(Life-long Learning)两项衡量标准。前者指学生能够在校内外环境中使用目的语;后者指学生能够将目的语融入平时的自学、娱乐等活动中,体现出终身学习者的特质。也就是说,5C标准最终关注的是语言的运用,希望学生由被迫运用转为自觉使用,将语言学习与个人发展联系起来。
综合以上内容不难发现,5C标准强调外语学习要以交际为中心,学习目的语语言及其文化,注重学科间的贯连,注重学习者母语与目的语语言、文化的比较,从而发现文化的不同导致认识的不同,建立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这几方面相互作用,外语学习者才能准确、得体地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5C标准中的5个“C”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1来表示。

二、基于“5C”标准的对外汉语

初级综合课教学活动设计
对外汉语综合课是对外汉语教学中较为重要、强调“全面”的一个课型,既承担着语言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教学的任务,也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而初级阶段的对外汉语综合课则是重中之重。这一阶段,留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汉语,汉语中被公认的声调变化、汉字书写、认读等困难都是初级阶段的学生所要面对的问题,如果这时教师不能以生动、丰富又有效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克服初学阶段的困难,就会使学生很快丧失学习的兴趣,或者以消极的情绪对待汉语学习。美国教育学家艾德格·戴尔(Edgar Dale)1969年在他的报告中提到了不同学习方式会得到不同的平均学习保持率(两周后还能记住多少),如图2所示。
图中很清楚地看到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收效是最差的,较好的方法是“小组讨论、实际演练和马上应用”。对照“5C”,可以看出其注重沟通、交流、语言运用的核心理念是符合学习规律的,科学可行的。因此可以,以“5C”为标准设计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的教学活动。表1中是以《初级汉语课本》第十三课为例所描述的利用“5C”进行的教学活动设计。
这一案例的设计基本涵盖了“5C”中11项衡量标准的全部内容,注重创造较为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用”中学,并能通过贯连、比较等方法,使学生在较为紧张、有趣的活动中实现语言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双丰收,同时文化也为语言学习向更深、更远的方向迈进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5C标准中的5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其中每一个方面在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中都具有指导意义。

(一)注重沟通,“输入”与“输出”并重

从图2“学习金字塔”中可以看出,要想取得理想的语言学习效果必须要在“用”中学。而且语言即人类表情达意的工具,若只听不说,仅输入不输出,是达不到交流目的的。我国传统英语教学长期以来所造成的“哑巴英语”的局面,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为学生创造适宜的语境,自然地使用所学的语言点。对于初级阶段的留学生而言,情景对话、采访、访谈等形式都是适合沟通的教学活动。
如初级班综合课教材《初级汉语课本》第一课的课文内容就是问候和自我介绍。教师可以在开学第一天引导学生们互相问好,并介绍自己的名字。如“你好!我叫××。”可以先逐个问候学生,直到每人都会说这个句子时,要求他们问候周围的同学,并告知对方自己的名字。
在学完第二、第三课的人称代词、有关家庭成员和职业的生词及句型后,可以安排三个同学一组,拿着自己家人、朋友的照片互相介绍,如:“这是我妈妈,她叫××,她是医生。”从语言习得角度来说,这是将所学内容内化、重组、进而输出的过程。之后,可以安排每个人在班里采访三位同学,看着对方的照片问“他(她)是谁?他(她)叫什名字?他(她)做什么工作?”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之间会有交流,既有语言的输入、输出,也能在互动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直到说出完整又准确的句子。在采访结束后,可以请几位同学将自己采访的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这一环节就是对学生表达演示能力的锻炼。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初到中国的留学生很愿意跟同学、老师交流,说说自己的国家、家人,尤其是用汉语介绍,会让他们很有成就感。不过教师在安排这一活动时,一定要提前让学生带自己家人或朋友的照片,不可贸然提问,以免出现询问单亲家庭孩子父母情况的尴尬局面。另外,有些职业名称,如司机、厨师、工程师等,是课本中尚未出现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准备相关的图片,在介绍时当然是用汉语,但配有图片,就不会出现听不懂的情况。虽然这些词汇是生词表中没有的,但在教学、生活中会经常出现,那么第一次的介绍就算是一次输入,如果在以后的学习中能重复听到几次,学生就应该能掌握并恰当地使用。

(二)发掘文化在语言学习中的现实意义

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中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5C标准突出了文化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只有熟悉目的语文化、目的语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才能更好地学习语言,恰当地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文化冲突比比皆是,造成的直接结果是:要么学生无法理解所接触到的语言的真正含义,产生交流障碍;要么对中国人、中国社会产生极深的误解。例如中国人打招呼、寒暄的方式,会让留学生认为中国人喜欢“探人隐私”;中国人所奉行的“中庸之道”,在他们看来则是做事不讲原则。
在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的教学中,学生们汉语水平有限,不能太多地讲授中国文化,但是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文化内容。如《初级汉语课本》第四十一课的内容是“打招呼”。教师可以在一周前提醒留学生留意生活中中国人打招呼的方式,学习本课时首先向大家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中国人都怎么打招呼?跟外国人怎样打招呼?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组展开讨论:中国人打招呼的方式有什么规律?为什么这样打招呼?你习惯这种方式吗?如何去适应?在你的国家是如何打招呼的?这些问题的讨论,可以分次进行。讨论结束后,让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补充。最后,给学生布置新的任务:1.尝试用课堂上学过的方式与中国人打招呼;2.了解中国人寒暄的方式,并与自己国家的方式相比较。另外,教师如果有影视作品的资料,可以将其中打招呼的片段截取出来,让留学生尝试给人物配音。这种方式生动有趣,学生既能学习演员的语言表达,也能在配音中“学以致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可以看到,留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首先了解了中国文化——中国人没有太多的隐私观念,讲究待人热情、互相关心,所以打招呼时会问一些在外国人眼中较隐私和奇怪而在中国人看来却很生活化的问题,如:“上哪儿?”“吃了吗?”“忙什么呢?”等等,可以告诉学生这只是打招呼,表示对对方的关心,绝无干涉隐私之意。其次,在调查与讨论过程中,5C标准第一个“C”中所要求的“语言沟通”、“理解诠释”和“表达演示”的内容都得到了体现。之后的活动则包含了“贯连”(中国人寒暄方式的调查)、“比较”(与自己国家打招呼方式的比较)、“社区”(尝试用汉语和中国人打招呼、影视作品配音)等3C的内怎样写论文www.618jyw.com
容。所以虽然本课重在学习文化,但实际上可将5C的要求贯穿其中,使教学活动的设计更加合理、有效。
中国文化知识的掌握可以使留学生透过文化现象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原则,更加得体地运用汉语。同时,中国文化也是学习汉语的有效途径。博大精深、丰富有趣的中国文化是很多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终极目标。因此,积极挖掘文化在语言学习中的现实意义,让它为语言学习服务,其教学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华东师范大学叶军老师在他的讲座中曾举例说明,文化常常可以作为课堂导入的方式。如初级班(教学对象为中小学生)讲有关动物的一课,可以先介绍中国文化中“孙悟空”这一知名形象,告诉学生孙悟空有72变,然后利用已准备好的图片,带着学生让孙悟空变各种动物,甚至可以在“变”的时候请学生模仿动物的声音、动作,让其他同学猜是什么动物。这样反复“变”几次,学生能很快记住各种动物的汉语名称,而且学得兴趣盎然。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