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创设推动学生参与政治课教学情境创设

更新时间:2024-02-05 点赞:6847 浏览:2218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传统教育如同一种“壶杯”教育,曾经而且还在影响着现在的课堂教学。这种教育理念认为,教师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就像一只“壶”;学生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就像一只“杯”。随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普及,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学生不仅是信息的加工者,更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为此,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突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学生中心地位的强调,意味着教师的角色亦应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启发者;意味着教师更应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更高要求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的选择等。为此,在教学实践中应鼓励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主动活泼地发展源于: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自己的才能和人格。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富有时代气息和充满生活体验的学科,理应成为学生参与最为活跃的课程。可事实上,现在的政治课教学依然进行着机械式的照本宣科,很令人担忧。因此,在结合平常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为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思想政治课,笔者专门对情境创设进行了探索实践。
一、明确学生参与教学的价值,通过课前评估,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情境创设的前期准备
情境性教学原指教学活动方式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学到更具意义的知识,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所以,教师在进行情境设计的时候,必须对学生已有的水平或可能达到的水平进行评估,以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然后选择适合教学活动的呈现方式。正如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所指出的那样:“教学应当是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比如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中的“资源配置问题”是一个学习的难点,那么设计的情境必须要能建构起有助于学生对资源配置及配置方式的认知,而不能让学生产生认知偏差。我们有些教师用大学经济学教材中的“黄油和大炮”的案例来阐明“配置”与“市场调节”两个知识点,结果把学生搞得云里雾里。同样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荣获2005年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的纪春光老师用了一瓶矿泉水来创设教学情境,通过绍兴水乡水资源丰富,但人均短缺的现状,告诉学生资源的有限性,引导学生明确“较高的需求与较少的资源之间的矛盾”就是资源配置问题;考虑到当时超女很红,学生很想得到其签名照,教师以一张李宇春的签名海报来设问:大家都想要这张照片,该怎样分配才公平呢?学生异口同声地选择拍卖。
本课例即是在对学生已有的水平及可能达到的水平(学习兴奋点)的了解的基础上,选择运用了拍卖这种常见的呈现方式,启发性地提出问题使教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也提升了情境教学的有效性。
二、激起学生参与教学的,站在略高于学生认知水平上,拓展学生的思想而不是囿于原有的知识构成
人们通过对求知欲的研究意识到,学习者对于那些正处于形成中的知识的关注度远高于那些学生已经知道的知识,或者暂时还不能认知的知识。因此进行的情境设置就不能是学生已经知道的或者是学生很难知道的,除非教师设置了相当合理的“支架”(启发式的问题)。
在学习哲学生活“量变与质变”知识点的时候,许多教师往往用印度国王用谷粒填棋盘的例子,让学生通过数学计算来达到认知的量变与质变。应该说这个例子在日常教学中用得较多,然而在高中学科设置中,数学课的等比数列早一学期就已经提到过此例,所以学生往往对此表现出不屑一顾的神情,这无形中就影响到创设的效果,也就很难让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因此很多政治教师都采用“秃子悖论”来引导,一开始就说学生都是“秃子”,学生往往会被“激怒”,这个时候教师再顺势分析来化解学生心中的怨气,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量变与质变”的知识,也加深了对哲学的好感(当然这个故事也会变得不新鲜,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推陈出新)。
三、通过寻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提供学生参与的条件,打开学生参与的思路,巩固学生参与的持久力
新课程倡导的生活化理念,是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一定的过程与方法,去引导学生接受知识,形成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近发展理论认为,寻找与学生背景知识有关联度的新知识,利用其潜在的意义更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变化。在帮助学生认知应对金融危机(通货紧缩,即总供应大于总需求)时,通过理论分析国家发挥宏观调控,有效的方法不是降低社会总供应,而要通过社会总需求,也就是通过扩大内需的办法来解决。对于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学生往往记住了,但很难理解得深刻,因此隔了一段时间又忘记了,在做作业时也频频出错。
为此,我们设置了一个比较短的课本剧,两三个学生扮演银行家,几个学生扮演贷款大搞生产的企业家,还有若干学生扮演勤俭节约的公民。设置背景为金融危机来临时,企业家们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因为消费者把大量的钱投入房地产,没有余钱消费,而银行家两头讨不到钱,一筹莫展。请学生从多方面去谋划出主意。这样的活动很受学生欢迎,取得的效果也较好,而且遗忘的可能性较小,当然在课本剧之后再加上教师一定的理论分析,效果就更好了。

四、巩固学生参与教学的,通过及时反馈来提升学生参与的愿望

控制论对人文学科的最大启发就是通过及时反馈来纠正先前的预设。心理学家也已经发现,被试者在完成某项任务时,特别喜欢马上获得回馈。平常学生在考完试后最希望马上和老师对答案,也正说明了他们希望获得即时评价。这也就预示着我们在情境创设的时候,必须给予及时反馈,以巩固学生参与教学的与愿望。
譬如在讲法律案例的时候,学生通过对所设情境的了解研究之后,很希望教师对自己的成果有所评价。很多学生甚至告诉笔者:“对法律案例结果的关注,我从来都没有这么迫切过。”法律案例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资源,不仅案例本身有吸引人的特点,而且其结果又是那样的扣人心弦,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对法治类节目表现出浓厚兴趣的原因。同样,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好案例的积极意义,使其创设的情境达到应有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活动的参与保持一种持久的,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专家认为:一堂好课的其中一个标准就是要有生成。但是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没有有效的预设很难有好的生成,即使真有生成了,这些资源也比较容易被教师自己所忽视。本着生成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原则和有效促进学生参与的原则来创设情境,就必须努力寻找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做到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选择典型的、能够承载课程目标的案例;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基本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热点和贴近教学的真实的情境;以问题学习为本位,提炼有层次性、发现性、多元化的问题线索。始终做到围绕学生学习为中心创设教学情境,在教与学的合作关系中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学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 袁 妮)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