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职高职学生参与度及其成长影响机制

更新时间:2024-02-28 点赞:26964 浏览:12125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学生参与度测量的是大学生投入到有效教育活动中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大学对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视程度。学生参与度调查关注学生大学期间的整个就读过程。本研究结合我市5所高职院2011年度高职学生发展调查数据分析学生参与度与学生成长之间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参与度是影响学生成长最为关键的因素。
关键词:学生参与度;高职教育;学生成长;影响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
学生参与度调查的是高职学生投入到有效的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学院对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视程度。学生参与度研究着重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整个学习过程。通过对学生参与度进行分析,能够让我们明白学生在学习期间参与诸多层面的有效的教学活动程度及影响因素,从而就能够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予以评价,提供了实证数据为高校改革加以参考。
一.学生参与度研究资料
学生参与度的概念是由美国教授乔治·库恩于2001年提出来的。换句话说,学生参与度本身就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和身体投资于学习活动的总和。国内专家也认为学生参与度式学习主要指的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堂教学、科技活动和学校管理社会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大学生在课堂教学、科技活动和学校管理社会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课堂指令是第二十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和现代教学的象征[3]。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很大的突破对学生参与度的影响研究。很多学者通过对美国NSSE"全国学生参与度"的研究,分析了学生参与度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的作用[4]。
这项研究是基于对学生参与度与成长影响影响机制的关注,调查研究我市五所不同类型的高职院校学生的学生参与度和学习生活现状。对随即抽取的1000名学生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6份,有效回收率为98.6%。将调查问卷的相关数据进行了SPSS统计和分析。所有接受调查的学生均采用相同自我评估问卷,其中除了收集学生的个人背景资料,重点了解学生在自我报告中三个方面数据:大学期间参与研究,社会情感的参与;感受和满意度在学校环境;学习期间的学业成绩,自我意识,和发展社会认知。最后分析了影响学生的参与和学生成长机制。
二.学生参与度研究结果

2.1学生参与度研究样本分布情况见表1.

2.2高职学生参与度与学生成长的基本统计

学生参与度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外学习、跨专业学习和课余活动等四个维度的参与程度,学生在校成长包括学生在知识习得、认知思维、道德价值观和组织表达能力四个成长维度的自我评价。其中,课堂学习参与包括:参与课堂讨论、做课堂笔记、做课堂汇报等;课外学习参与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后自习等;跨专业学习参与包括:参加跨专业课程、参加跨专业选修课等;课余活动参与包括:参加社团活动、参加文艺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知识活动包括:操作能力、理论知识、学术视野等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怎么写www.618jyw.com
;思维能力包括: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理解问题能力、怀疑批判思维能力等;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写作能力、外语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等;道德观念包括:政治关心度、诚信度以及社会道德意识等。详细统计情况见表2。

2.3学生参与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三.结论
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我市高职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一般。尤其是对于跨专业学习这块,学生普遍表现出很低的参与度来。由于研究样本的数量小,本研究不能反映本市高职学生学习生活状态的详细实际情况。学生参与度是直接影响学生在求学期间成长的最为关键的因素,而且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道德观念。这一特征在不同的5家院系中并未出现明显的差异。本研究将学生参与视为一个全面的概念,包括课堂学习,课外学习,跨专业学习和课余活动等不同维度。学生在这些不同维度的参与程度越高,学生成长的自我评价就越高。
此外,结合本组研究结果,笔者认为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注重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使大学生充分利用大学所提供的各种资源,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有效的教育活动中来,并通过与教职工、同伴等之间的互动获得发展。学校可以通过创新教学管理体制。②增加学术挑战性。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可以适度增加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量,强调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和学术活动的时间和数量,提高课后作业和考试的难度,强调分析、综合、判断、评论、应用等高层次的思维活动。③重视多元化的教育活动。学校可以在课堂内外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机会;帮助学生合理运用科学技术;鼓励学生与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沟通;多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和志愿者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增加学生与外界的接触,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社会经验等。
参考资料:
王维平,高爱芳,孙福兵.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模式现状调查分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林水旺.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1)
[3]林莉.浅谈高职院校后勤服务质量的提高[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08)
[4]季国叶.高职院校"五位一体"校企合作模式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1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