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词中论姜夔词中“冷”结论

更新时间:2024-02-19 点赞:8342 浏览:3238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姜夔写词注重炼字琢句,审音守律,追求高雅脱俗的艺术情趣。其擅用"冷月"、"冷枫"、"冷云"等带有冷意的意象营造出凄寒悲凉的词境,抒己身世之悲。读白石词,我们要先读懂词中的"冷"。本文将从姜夔词的冷意意象、冷意词境及冷热词境对比三方面探讨姜夔词中的"冷"。
关键词:冷意象;冷词境;冷热词境;对比
中图分类号:G623.23
姜夔词以"冷"称著。王诤先生主编的《全编宋词》收其词87首,尚不计"寒"、"凉"、"冰"等字,带"冷"字的词就有13首之多,占总数的15%。其以一系列冷意象在词中营造凄凉哀感的词境,抒己身世之悲。此外,其词擅运冷热词境进行对比,"热"之反衬愈显"冷"之悲凉,感伤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冷意意象投射悲凉心理

"姜夔一生充满了矛盾:心存高远却一生仕途无望;博学多才却又怀才不遇;个性狷介而又生活困顿,一辈子依人为生,以至贫不能葬;经历了一段最美好的爱情之后却又不得不天各一方,以至一生念念不忘,成为感情的缺憾。"词人悲凉的身世使其在创作时不由自主地把内心的凄冷赋予客观事物,使物带冷意,形成冷意意象,抒其身世之悲。"冷香飞上诗句"(《念奴娇》);"冷红叶叶下塘秋"(《忆王孙》);"冷云迷浦"(《清波引》)......"冷香"、"冷红"、"冷云"等带有凉意冷感的意象,读之令人颇感凄寒。这些意象的色调冷且暗,没有一丝温暖的色彩,投射出词人内心的悲凉凄寒。物冷映出心凉,冷意的意象使词人内心的悲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词作《点绛唇》,词源于:硕士论文www.618jyw.com
人在词中运用"燕雁随云去"、"山峰寥落"、"黄昏雨"、"残柳参差舞"等带有衰落、凄凉之感的意象抒己吊古伤今之怀: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整首词写眼前景物,着笔由远而近。起句写燕雁已随云而去,时序已入深秋;次写山峦气象,阴沉不开,一似行客愁怀;再既景怀古,无限惆怅;末尾以近景残柳收煞,含古今沧桑之感笔墨不多,而寓意不尽。
《淡黄柳(空城晓角)》一词采用"空城"、"晓角"、"垂杨陌"等带有凉意的意象,抒写了词人身世飘零、人生迟暮的悲哀。词中凉意阵阵,读之令人坡感悲伤。
正如张雷宇先生所说:"姜夔由于身世的凄苦,内心十分冷寂孤独,因此当他用愁苦的眼光来对客观事物进行审美观照时,所咏的事物常常被涂抹上一层忧愁的色调。""除'冷'、'寒'之外,姜夔还爱用其他如'清'、'幽'、'暗'、'凉'、'疏'、'晚'、'空'等情调低沉、色泽暗淡、凄凉幽冷的字,用以同词人那孤寂、愁苦的心态相应,在空寂中给人以凄冷幽深的感觉。""词人以'愁'的心态来贯穿全词,通过这些字、词的使用,流露出内心飘泊无依、老而无归的情怀,与空虚孤寂的心态。凄冷的色调,空灵缥缈的意境,从而创作出'幽韵冷香、清虚淡雅'的境界来。"冷意意象是姜夔词的一大特色,是词人悲凉心境的反映。

二、词境悲凉,情深感人

姜夔词中,一首词并不会只出现一个冷意意象。袁行霈先生在《中国文学史(第三卷)》载:"姜夔也偏爱冷香、冷红、冷云、冷月、冷枫、暗柳、暗雨等衰落、枯败、阴冷的意象群,以此来营构幽冷悲凉的词境。"姜夔词的冷意意象通常不是一个个单独运用,而是将一个个冷意意象组成一个冷意意象群,营造出一个凄凉悲冷的词境,在悲凉的词境烘托下抒己之哀伤。由冷意意象群营造出的词境悲凉、凄冷,把词人内心的凄苦表现得更加真挚深刻、深切感人。
《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词人以"哀音"、"(凉)夜"、"西窗"、"暗雨"等凄凉的意象构建了带有冷意的词境,在一片蟋蟀声的凉夜,人间的哀思得到触发,骚人失意、思妇念远、迁客怀乡、帝王蒙尘,令人深思;《八归(芳莲坠粉)》一词在"疏桐"、"暗雨"、"萤暗"、"蛩切"等冷意意象的营构下形成一个凄冷的词境,在词中借写离愁抒家国之恨,时代之感;《翠楼吟(月冷龙沙)》,"月冷"、"尘清"、"夜寒"、"风细",凄凉营构,词境哀凉......
咏梅名作《暗香》是词人感伤自身身世的代表作。词人描写了"月"、"梅"、"笛"、"雪"、"疏花"、"香冷"、"寒碧"等带有冷暗色调的冷意意象,这些冷意意象凄寒、悲冷,组成了一个色调阴暗的意象群,众"冷"荟萃,冷意达到极至,让人读之心感冰寒。一系列冷意意象构成了一个清幽悲凉的境界,凄凉的词境烘托出词人内心的悲苦哀凉、孤独寂寞,词人在词中诉说了自身的怀才不遇与恋情无果,言语哀凉,凄切忧郁。

三、冷热词境对比愈显冷境之凄

姜夔词以"冷"著称,其词中的冷意词境,读之令人顿感哀凉。但姜夔词并不是都只笼罩在"冷"、"暗"之中,毫无色彩。在少数篇目中,姜夔描写了"红萼"、"春风"、"豆蔻"等带有温暖、喜悦之感的意象,营构出一个与冷意词境相对的热意词境,以热来写冷、衬冷,愈显冷之凄凉。
词人在《扬州慢》中咏扬州之昔今,抒己之哀国之伤: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词中营构了冷热两种词境,今日之扬州荒芜凄凉,一片凄冷,"废池"、"黄昏"、"清角"、"吹寒"、"空城"等冷意意象营构出一个凄凉悲冷的词境。昔日之扬州繁华昌盛,一派喜庆,"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带有暖意的意象蕴含着扬州昔日的繁盛。词将扬州城往昔的繁华与今日之荒芜进行对比。昔日扬州城一派繁华,"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使杜牧为之赋诗称赏;今日的扬州城萧条荒芜,"清角吹寒","冷月无声",尽透凄凉。在冷热两词境的对比下,金人对扬州的严重破坏展露无遗。从词中,我们尽感词人对扬州盛衰之感慨、对家国蒙难之悲哀。
姜夔以带有冷、暗色调的意象入词,一个个冷意意象形成一个群,在词中营造出一个幽冷凄凉的词境,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词人心中的家国之悲、仕途之舛、感情之伤。少数词篇在词中营构了带有暖意热感的热意词境,以热衬冷,愈显其冷,心之悲凉愈加显现。故读白石词,绝不能忽视"冷"。
参考文献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
王诤等.全编宋词[M].延边人民出版社.
[3]郁贤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4]张雷宇.幽韵冷香,挹之不尽--论姜夔的咏物词[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第17卷第3期:124-12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