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浅谈五年制高职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培养设计

更新时间:2023-12-31 点赞:12063 浏览:470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五年制高职学生相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在包括语文在内的文化课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效率等方面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优势。笔者作为一名多年从事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教学的一线工作者,现结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和近两年从事职业学校五年制高职学生语文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浅显地谈谈高职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职业学校五年制高职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培养
职业学校的五年制高职学生相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初中里的学习底子就不错,进校时中考的分数也要比中职的学生高得多,他们在包括语文在内的文化课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效率等方面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优势。因而,我们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这部分学生就要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和进入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
笔者作为一名多年从事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教学的一线工作者,现结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和近两年从事职业学校五年制高职学生语文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浅显地谈谈职业学校五年制高职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课前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前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能力,这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课前有效预习。所谓“有效预习”是指教师在正式向学生讲授新课之前,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或交代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明确的学习目标与任务的驱动下,通过自主查阅书籍、上网等多种有效途径,初步认知、了解、掌握问题的过程。五年制高职《语文》第一册中有一篇课文是谈家桢的《奇妙的克隆》,教师在教授此文之前,围绕文题,为学生巧妙地设置了三个问题:什么是克隆?为什么要克隆?怎样克隆?要求学生通过各源于:论文www.618jyw.com
种有效途径紧扣这三个问题去获得关于克隆知识的相关资料,并提出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需紧紧把握文题中的核心“奇妙”二字。学生在教师这样的课前引导下,就能有兴趣性、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收获性地完成预习任务,这样的预习,能说不是“有效预习”吗?在这样一种“有效预习”的氛围中,学生的课前语文学习能力或多或少地得到了培养。

二、课上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上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课堂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这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帮助下,带着一种积极要求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用探索研究的方法,自主参与学习,从而达到解决疑问、掌握相应知识与能力的过程。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理念认为,关注学生的的主体地位,不是放任,不负责任,而是通过创造条件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或是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有必要提供支撑的行为。仍以《奇妙的克隆》为例。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结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在黑板上写下了三个英语单词:what、why、how,学生起初都不理解教者的用意是什么,后经教者点拨,可将课前预习的三个问题同这三个单词对号入座,学生们恍然大悟,很快地完成了这一教学设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及时予以肯定与鼓励。之后,教师采用分组的形式,充分利用课前准备的资料来一一解答课前教者提出的三个问题,学生之间可互相补充,教师则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总结和提升,明确了主题:“克隆技术是奇妙的,它的奇妙之处需要每位学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如何将它的奇妙为我们的科技、生活服务需要每位学生有一个智慧的头脑。”学生在一堂看似普通的说明文学习中也自主地受到了知识的熏陶与教育。又如在教授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教者考虑到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文学基础,可打破常规的“正音—范读—释义—析句—明思”的诗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围绕文题中的“归”字为全诗设置带有“归”字的四字问题。这一教学环节的实施确有难度,教师可在带领学生初读全诗的情况下先做示范,如教师就围绕“归园田居”提出“归向何处”这一问题,学生似乎略受启发,有学生仍从“归园田居”出发提出了“归去如何”这一问题,这两个问题的提出不仅让教者和学生都感到了无比的兴奋,更为教师带领学生初步解读《归园田居》带来了帮助,也让教者对下一步教学环节的实施充满了信心。之后,教师因考虑到五年制高职学生初中里学习古诗能力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引领学生提出了“从何而归”和“为何而归”这两个问题,并要求学生在再一次通读全诗的基础下用文中的诗句去明晰这四个问题,逐步了解全诗的主题。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老师的袖手旁观,老师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更要把握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解读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插话,指出学生的漏点,纠正学生的错点,这样,教师就能很好地掌控课堂前进的方向,避免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时偏离教学主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后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后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课后阅读,延续探究,拓展延伸,融入生活的能力。这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创造性的解读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延展阅读,把学生从亦虚亦实的课文中,引入到现实中,让他们进入到另一种境界,感悟人生的过程。如在教授《孔子语录十一则》之后,就可以要求学生去阅读于丹的《心得》,去感悟《论语》的真谛所在;在教授史铁生的《合欢树》之后,可要求学生去阅读他的另一佳作《我与地坛》,去体味史铁生的百味人生;在教授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之后,可要求学生阅读这一组诗中的其它作品,去进一步感受诗人“心远地自偏”“人物相遇,物我两忘”的境界;在进行了第三册文学作品赏析1——诗词单元的教学后,可要求学生通过练字的形式阅读摘抄名家名篇,进一步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深邃魅力。诸如此类延展阅读的例子,都真实地展现了课后的阅读与探究对于学生思维的突破性和思想的再造性。古人曾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凡为教者必达到不教。”当今时代是人类知识和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已不仅仅是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造、学会感悟。
总之,对于职校五年制高职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因人而异,实施语文教学要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宋运来.语文教学最需要什么[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胡毅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2263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