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培养学生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

更新时间:2024-02-26 点赞:5756 浏览:1299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教学中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不失为培养学生文字批注和语言感悟能力的有效方法。“读”是语文教学方法的精粹,从“读”中来,向“悟”中去,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学生形成语文能力的必然途径。只有通过多读多积累,才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言 感悟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课文是学生的直接感悟对象。怎么去感悟?最基本的手段就是朗读。读得越多,感受越真,领悟也越深。在近几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语言,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一、在生活中引导感悟

课文中有许多句子充满着生活的情趣,内容十分丰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感悟语言的魅力。
在教学《夕阳真美》中的“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红色、紫色……”这句话时,后半句学生都能在多次朗读后感悟到夕阳西下时美丽的晚霞,但对于“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还没有完全读懂。于是,我就扣住这充满生活情趣的词语,引导他们联系生活经验讨论:①你的脸有没有涨红过或者见过别人涨红的脸吗?那该是什么样儿的?②“太阳圆圆的脸涨红了”又是怎样一种颜色呢?你能描述一下吗?通过联系生活,唤醒学生沉睡的表象,使“涨红了脸的太阳”的鲜艳壮丽之美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这时他们的朗读有声有色、时而高昂、时而低缓,语气中充满了对夕阳之美的陶醉、赞美。

二、在感情朗读中感悟

在低年级教材中,诗歌、童话等体裁的课文有着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回环的年韵脚、错落的节奏,只有用心去读,才能比较细致地体会语言的魅力。
《家》是一首简单易读的儿童诗。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读悟文。一开始先让学生自己读,并思考诗中写到了谁的家,分别在哪儿,诗中表面的意思学生一读就懂了,找得很快,可儿童诗所蕴涵的情感一下子是悟不出来的。我深情地对学生说:“看,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这是白云的家,朵朵云儿在这美丽的家园自由地源于: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飘荡,多舒畅,多自由,多快乐呀。谁将自己化着白云来读一读这句话?”在我绘声绘色的描述中,学生进入了情境,开始美美地读起来。小脑袋随着音律一扭一晃,他们早已被课文吸引,美的语言使他们陶醉。在教学中还应抓住文章重点的句、段或难点,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推敲语句,在品味中领略作者遣词造句的妙用,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韵律美,学生不仅能学到优美的语言,还能增长语言鉴赏能力。

三、在品味用词中感悟

有的课文,用词造句看似普通,却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学生单靠读一读、想一想还不能深入体会其中的奥妙。教师应该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去品味,去发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品评出语言的深刻意蕴,从而对文章的主旨有所感悟。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假设人脑中存在遗传的语言习得机制,在儿童接触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潜在能力,须通过后天的教育挖掘出来。通过充分地读,在读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读”的有序性、目的性。在语感训练的诸多方法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可达到“彼之气机,为我之气机,彼之句调,为我之句调”的境界。学文时,在初步感受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意境的基础上,通过表情朗读、反复品味,并使之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语感),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四、在演练中快乐感悟

课文教学中,在学生基本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适当组织他们动手演演做做,他们获得的感受会更具体、更直接,获得的感悟也会更深刻。
教学《雨点》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表演雨点落在不同地方所产生的不同形态,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等动作姿态。通过表演,学生就仿佛身临其境,情趣盎然,都沉浸在活泼生动的语言氛围中了。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要求,演练的方法很多。比如做一个动作、画简笔画、组织观察、演课本剧,都可以有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学好语言。

五、在想象中深化感悟

让学生感悟语言,激发学生情感活动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手段。我们要在感觉、知觉、表象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推动他们情感活动得到自由的扩展和抒发。因此,学生在感知教材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进一步调动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感。
《云房子》一课语言生动形象,将雨后天空中云朵的千姿百态呈现在这个童话故事中。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这个云房子的模样,然后又问道:“小鸟造出了这样漂亮的云房子,能干的小朋友一定也能造出更多更好看的云房子来。咱们和小鸟比一比吧!”接着出示句式:我们的云房子真漂亮啊!它们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飞入了一座座美丽、可爱、宽敞的云房子。在想象中,学生收获着各自对语言的独特感受。最后我再将学生引回课文,进一步感悟课文的语言。这样,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畅想,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又与作者的情感及课文的意境产生了共鸣,读来情真意切,思维、想象、情感都得到了和谐发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