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论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15 点赞:3924 浏览:1108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倡导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的因素,只有提高了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整个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到明显的提升,语文素养才能得到提升。教师要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就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讲究阅读的方法,让课内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多种途径获取知识,使情感得到充分发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语文阅读 有效性 提升 教学方法
教师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必须在有效的教学手段上下功夫。有效的语文课堂,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使语文素养得到有效地提升。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时间的总量来看约占70﹪左右。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的因素,所以,只有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整个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也会得到明显的提升摘自: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为了实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这一重要目标,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掌握读书方法的技巧

根据语文教材的不同文体和各种读法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学会巧读书,会读书。
1.1 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如课文《刷子李》。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字词,分析出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行为,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体验人物的思想品质;通过默读、选读,分析出人物所处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知晓在特定环境中所表现出的人物精神风貌;通过精读、品读,分析出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人物的个性特点,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及作者的情感和写作的技巧。
1.2 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如课文《难忘的一课》。通过朗读、默读来清除语言障碍,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结果;通过精读、品读,分析出典型事件和重点场面,以突出主次;通过诵读、批读来体会人物在整个事件中的心理活动,概括出中心思想,明白作者的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技巧。
1.3 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如课文《桂林山水》。通过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积累好词佳句,体味文章段落之间的自然联系;通过选读理清写景的顺序,过渡方式及详略情况,精读重点段落,体会段式的特点,反复体味,运用诵读、批注,悟出写景的目的,学习写景的技巧。
1.4 科普类说明文。如课文《鲸》。运用朗读,读通课文内容,了解大意,通过默读以理清说明的顺序;通过批注,掌握说明的方法。
1.5 诗歌类课文。如《童年的水墨画》。从朗读着手,让学生体会诗人在作品中孕育的思想感情;通过精读理解体会作品的形象,把握诗歌的意境;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艺术构思,理解其诗情画意。
在“读”的有效训练中,不断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在提升的过程中,得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轻松学习、快乐求知、体验成功,分享快乐。巧妙地引入使学生产生好的乐趣。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善于探究,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

2.自主探究中质疑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提出了课程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方式”。足以见得探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取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取知识,使情感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质疑,自主解惑,从艰难的探究中得到有效的学习。
2.1 在预习中质疑。预习是学生自学、获取知识的第一步。学生预习时首先要了解课文的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对课题大胆质疑,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还能唤起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研读课文的。
2.2 在初读中质疑。通过预习质疑交流后,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提示阅读方法和指点思考的角度,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自读课文,了解、认识课文所反映的事物,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比如《童年的发现》在学生预习时质疑: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体怎么是由细胞构成?从胚胎发育成人为什么会是九个月?为什么重大发明和发现会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带着这些疑问和不解,让学生自读时要抓住重点,联系上下文。用心去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
2.3 在细读中质疑。精读是教师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课文重点部分的内容和层次关系。理解重点句段的深刻含义,了解文章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准确把握文章的要点,实现课文的重难点。比如《白杨》一课中,父亲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特点的段落是文章的重点,学生读后只能是肤浅的认为父亲只是向孩子们在介绍白杨的特点,却不知道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这就需要细读。把白杨的特点与建设者的志向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就明白了父亲的用意,是借白杨表白自己、教育孩子们要有远大志向。经过指导,学生明白了文章的意义,激起了探究的兴趣。
2.4 在学文后质疑。教师在总结全文时,要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对课文的内容、段落之间的联系、表现手法、思想情感等方面,能有所理解、有所感悟。对大胆提问质疑的学生给予积极的肯定,鼓励学生再质疑、提出不同的看法、想法,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回顾所获取的知识,通过反思,把零散的知识加以整理、提炼,形成系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提升,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3.有效指导课外阅读,促进课堂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倡导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还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使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目的。3.1 课内外结合,激发阅读的兴趣。课内外的有效结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了解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充分运用到学习与探究中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拓展阅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后总结,激发课外阅读延伸的兴趣。通过实践,在课堂上,教师在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同类题材上:如学习了《桂林山水》后,在学生沉醉于桂林山水的美景中,十分想了解祖国其它名山大川的景色时,进行以“名山大川美景”为主题内容的课外拓展阅读,以加深感悟。
(2)同一体裁上:如学习了《蝙蝠与雷达》后,了解儿童科普文章的结构,写作方法后,组织学生运用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来读类似的其他科普文章,感悟科普文章用生动准确的语言介绍科普知识。丰富课外阅读内容。
(3)在相关背景上:如学习了《在花山》一课,学生对的生平事迹了解甚少,印象不很深,即使有也很不全面。因此,教师要确定拓展阅读的方向是“一代伟人”,要了解,就必须阅读有关伟人的书籍,这便是本次阅读的主题。
3.2 讲求实效,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学生掌握了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相当于学到了捕鱼的方法了,有了技巧,就获得了不断获取新知识的有效工具和途径,不但一时得利,而且还能终生受益。在阅读学习中要根据阅读的目的和读物的类别特点因材施读,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选读、品读、批读等不能一概而论,要有针对性、实效性,有效阅读。“学而不思则罔”。阅读离不开思考,通过自源于:论文格式模板下载www.618jyw.com
己的大脑思考过的东西不会忘记,长久下去,会使人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成为一个勤用脑会思考的人。
3.3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课外教学成果。为了促进阅读教学有效进行,丰富学生课外生活,确保阅读教学任务落到实处,教师要广开门径为学生提供和推荐好书,大力开展读书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
(2)推荐与年龄相宜的书籍。
(3)推荐与写作要求相近的书籍,学生习作是学习上的一大难点,往往是提笔要么无话可写,要么是离题太远。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为习作做好铺垫,丰富写作能力。
3.4 开展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可以通过开展朗读比赛、故事演讲、交际比赛、知识竞赛、办手抄报、写作大赛等专题活动来检验所取得的成果,在活动中既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让更多的学生有表现展示自己的机会,从中更好地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
总之,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低取决于三维目标的落实程度,取决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识深度。关键在于教师要对有效性教学的方法、策略加以充分的整合和恰如其分的运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