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汉字规范化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01 点赞:3750 浏览:934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教学承担着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学生学会利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文章以汉字的规范读音、规范书写和汉字的规范利用三个方面展示了新课改背景下汉字规范化教学的具体内容,对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教学质量都有着重要作用和现实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汉字;规范化教学
1671-0568(2012)27-0036-03
2003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新课标选修课系列4“语言文字运用”提出了课程目标,其中第五条提到:了解语言文字法规的有关内容,增强规范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提升语言文字运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这充分说明,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着力以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语文素质,进而提升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一、汉字的规范读音

1.区分方言与普通话读音的差别,辨异而教。中国人口多,分布地域广,形成了不同系统的方言,这给汉字的规范读音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拿定西方言而言,鼻音重,特别是前后鼻音不分,比如en-eng不分,ün-iong不分,in-ing不分等。还有部分字zh、ch、sh与zi、ci、si不分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学中,笔者给理编排了常用形声字代表性的声符,让他们通过这种简单记忆来区分前后鼻音。比如大凡声符是“因、今、心、林、民……”的字都读前鼻音的in,而“井、婴、丙、京、青……”的字都读后鼻音的ing;声符是“云、君、昏、寸……”的字都读前鼻音,而“永、凶、宗、龙……”的字都读后鼻音。此外,我们方言的声调与普通话的差别也较大,如普通话的去声字大多在定西方言里读阳平,把“骂、训、错、换……”一般读成mā、xūn、cuō、huān……;上声字读去声,把“打、海、秒、展……”读成dà、hài、miào、zhàn……抓住了这个规律,教给他们记忆的策略,不足就会慢慢解决。
2.汉字语音教学中的难点在于多音字的识读。常见、常用、常考的多音字有140个左右,对于这些字的记忆识读,历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那么,如何识记多音字的读音呢?
(1)因义记忆。如“看”,“看见”中读kàn,“看守”中读kān。其它还有“泊”“发”“脯”“供”等。
(2)词性记忆。如“号”,作名词时读hào,如“口号、号码”等。作动词时读háo,如“号叫、呼号”等。其它还有“处”“缝”“畜”“丧”“钻”等。
(3)语体记忆。如“给”,在口语中读gěi,在书面语中读jǐ。其它还有“薄”“血”“削”“壳”等。
(4)编句记忆。如“薄”的读音,好些人会混淆,可以自己编一个句子来记忆:把她那刻薄(bó)的语言记在薄(bò)荷状的薄(báo)片上。
(5)结对记忆。同座好友,结为对子,我读你听,互相纠正,合作双赢,共同提升。
(6)选少记忆。有些多音词只有在某种情况下读一种音,在其它情况下读另外的音,这时,可选择记少不记多的办法来识记。如“扁”只有在“扁舟”中读piān,其余均读biǎn;“勾”在“勾当”中读gòu,其余均读gōu;“蛇”在“委蛇”中读yí,其余均读shé。其它还有“簸”“稽”“悄”“似”“拾”等。
此外,还有一些形近字、同音字、形声字、习惯性误读字等字的读音也是我们规范汉字读音的一大障碍,只要我们平时勤于积累,适当训练,勤查字典,经常纠错,通过卡片记忆、比照记忆等策略,是可以扫除障碍,提升准确识读汉字字音能力的。

二、汉字的规范书写

成立于2004年的“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测查认证中心”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探讨”课题内容介绍中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要正确地书写和利用汉字;“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探讨”要把正确、规范、准确、美观书写、利用汉字做为语文教育的重点内容。
1.笔画书写合乎规范。汉字的笔画有点、横、竖、撇、捺、提、折、钩等,而最基本的是横,竖,撇,点,折。笔画的书写,关键点在于要正确掌握书写策略,如书写横要起笔重,行笔轻,收笔重;写竖要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或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撇画要写得自然舒展;捺画轻落笔,然后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再由重到轻收笔;点画则要求稍按后即收笔,不能重描,一次成画;折画要一笔写成,中间不可间断,也不能有尖角……这些虽然是最基本的汉字书写常识,但好些学生并不清楚,所以,加强汉字规范化教学,必须要以基础抓起,并持之以恒,方可得正果。
2.笔顺书写遵守规则。即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汉字笔顺的一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以小到大,以左到右,先进后关,先中间后两边,以外到内等。笔顺是否正确,联系到书写的速度和字形的好坏。 如写“凸”“凹”等字,如果你不按笔顺规则写,怎么费尽力气写出来都歪歪扭扭,“惨不忍睹”。当然,有些特殊的汉字,比如“火”,先写?蒗?蓥,再写“人”;“我”点笔最后写……这些字都有其特殊的笔顺规则,也要掌握。
3.结构安排恰到好处。汉字有独体字和合体字。合体字主要有上下、左右、上中下和左中右等结构形式。要做到书写规范,美观大方,结构安排必须合理。对于上下左右结构的字而言,如果是形声字,形旁的书写一般要小点,声旁大点。如果是结构相对复杂的字(如上中下和左中右等),一定要注意各部件之间的和谐统一,平均分配书写空间,而不能把某个部件写得太大,使得别的部件无处可写。如写“爨”,每一部分的书写必须扁平,这样上中下几部分之间才能和谐而处,构成一个方方正正的汉字。
4.书写大小得体适中。有专家就高考作文的书写做过浅析探讨,认为学生书写时每个字占整个方格的三分之二是最好的,看起来清楚、舒服。所以,汉字的书写一定不能写得太大,占满了整个方格,给人感觉很压抑;也不能写得太小,让人感觉看起来特别吃力。当然,也不能写得太细长,更不能写得太扁平,以破坏汉字的结构美。还有同学由于以小没有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出来的字特别有“个性”,看起来很刺眼,比如把一横写得特长,或把一竖、一撇、一捺写得特别夸张,完全超出了该字本身的结构形式,这种书写都是非常不规范的。针对以上书写毛病,笔者的做法是:要求每个学生每周完成两页练字,而且书写必须一笔一划,周末定期检查。天长日久,慢慢养成好的书写习惯,很多学生的书写渐渐有了很大提升。

三、汉字的规范利用

作为记载语言的符号,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础,是现实生活中必备的交流工具。而现在很多学生连平常写个申请书、请假条之类的小文都错字连篇,书写毫无章法。由此,巩固、提升中小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已成当务之急。
这里,教师首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正确书写、规范利用汉字,做好表率。早在1988年1月26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共收汉字3500字。其中,常用字2500字左右,次常用字1000字左右。1997年4月下发《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2002年6月,教育部下发《关于教育系统试行〈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的通知》,要求“教育教学各环节,新编教材……均应执行《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利用推荐词形。”这说明规范汉字的书写、利用有法可依,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熟练掌握,在平时交谈、听课、批阅学生作业的历程中,发现笔画笔顺或字形有误的情况,依“法”及时予以纠正,而不能高高在上,根据个人的好恶、习惯,高兴怎样写就怎样写。
规范书写汉字,要避开手写错字。手写错字最常见的情况,主要体现在有些同学不明确一些特殊汉字的笔画数,比如对“折”的笔画写法不确定,造成很多关联字写错。如“陋”,右半部分是六画,即“丙”被竖折一笔半包围,而不是两笔,而“卸”左下部分是两笔,是先竖后提。再如“区、匹、臣、匡、匠、医、匪”等都是横和竖折半包围结构的字,“凸”“凹”均为五画……另外,由于对汉字本身的造字规律掌握不够,想当然地多加笔画或少写笔画,造成写出来的字缺胳膊少腿,不成汉字。针对以上情况,教学中在注重传授学生一定的汉字构造方面知识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部首的笔画写法,如“廴”两画,“尢”三画,“礻”“爿”四画,“疋”五画,“臼”“缶”六画等。
规范利用汉字,主要是解决别字(一般笼统地称为错别字)的滥用不足。生活中,同音字和形近字误用的现象最普遍。如“籍、藉”“璜、潢”“销、消”“雀、鹊”“沓、杳”“磨、摩”“忾、汽”“戊、戌、戍、戎”等等,常常被错用。解决这一不足,可以以下几方面入手:
1.据义辨形,即根据汉字的表意特点,来辨析字的作用,以而辨别书写的正误。如“眼花缭乱”:“缭”是指丝织品的缠绕,故应为“丝”旁,不可写成“潦”;其它如“插科打诨”的“诨”、“书声琅琅”的“琅琅”、“罄竹难书”的“罄”、“枉法”的“赃”……。
2.据音辨形,即通过朗读该词,发现词中字的书写错误。如辍学,将“辍”(音chuò)错写成“缀”(音zhuì);作祟,将“祟”(音suì)错写成“崇”(音chóng)等。
3.据“法”辨形,即借助词语的语法结构、词义对应的特点来判断字形书写是否正确。如“名门望族”中的“名”“望”相对应,指有名望的家族,不能写成“名门旺族”;“山清水秀”中的“清”“秀”相对应,不能写成“山青水秀”;其它如“惹是生非”“沽名钓誉”“嬉笑怒骂”“仗义执言”等不能写成“惹事生非”“沽明钓誉”“嘻笑怒骂”“仗义直言”……
4.据典辨形,即根据历史典故的来历出处,帮助识记字形的正确判断。如“世外桃源”“墨守成规”“再接再厉”“脱颖而出”等都与历史故事或历史史料有关,知道它们的出处,自然就不会写错了。
当然,汉字的正确利用,关键还在于平时的积累,勤查字典、勤于向别人请教。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就能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了。

规范利用汉字,还包括不利用已经废弃的二简字、繁体字,不利用生僻、不规范的网络生造字、方言字等。
汉字是华夏文明、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一代一代传承和发扬。在新课改背景下,作为教育工作者,笔者觉得汉字规范化教学任重道远,还需要我们加倍地努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