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写作策略

更新时间:2024-04-10 点赞:4894 浏览:1199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标志是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亲身经历,是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其他各类课程的根本特点。只有让学生“行动起来”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革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

一、自主选题让学生的情感动起来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精彩、更有成效。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活动主题。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活动主题只有符合学生的愿望与兴趣,学生才会有不断参与探究的内在动力。另外,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成长的时期,其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这种思维特点要求他们学习的内容以具体形象的事物为主。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应选择较为生动具体的主题以及相应的材料,如文字、图片、声音等,便于学生感知、理解和操作。
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社会焦点与热点理由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如在《海王路露天烧烤的调查》中,学生深入到不同的烧烤点进行全面考察。在考察过程中,学生提高了认识理由和浅析理由的能力,学会了沟通与合作,感受到了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运用后的成功喜悦。
最后,教师还要善于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与学校德育活动、节日活动等有机整合,如结合5月份的“樱桃节”进行“我是小导游”实践活动;为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进行“我是环保小卫士”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参与,锻炼了多种能力。

二、有效指导让学生乐于行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教师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并指导学生采取多种多样的探究组织形式,倡导学生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指导,让学生在进行具体操作时“有的放矢”。
教师还应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进行成果汇报。学生在开展活动中所取得的收获,最终要以成果的形式保留下来,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呈现方式记录这些过程及体验,可以采取的方式有拍摄照片及录像、调查报告、幻灯片展示等。

三、融入社会大课堂感受行动的乐趣

教师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时,还应结合学校已有的社会资源,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社会。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领略青山绿水的美丽,了解地方文化的底蕴,目睹现代科技的神奇,体验现实生活的真谛,增强对社会事务的认识和感悟。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事先让学生明白每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分组和分工,防止学生出现任务不明确,行动无组织的混乱局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实践能力的进展不是依赖于书本知识的学习,而要依靠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活动方式和策略教学论文,尝试性地解决理由。只有让学生乐于行动,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基本“学力”才能得到有效发挥。
作者单位 山东省胶南市桃园路小学
(实习编辑 陆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