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心存真爱

更新时间:2024-02-18 点赞:27217 浏览:12949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原文】
父亲,树林和鸟
牛汉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童年时,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以滹沱河岸的一片树林旁走过。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着。
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闻到一声鸟叫。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父亲指着一棵树的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鸟。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味的草木气,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鸟也有气味?”
“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论文范文热腾腾的,黎明时,所有的鸟抖动着浑身的羽翎,要抖净露水和湿气,每一个张开的喙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鸟要准备唱歌了。”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起来。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向天空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我惊愕地问。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赏析】
牛汉是我国著名的作家,以诗歌而闻名。牛汉的散文较多地继承了“五四”以来散文的优良传统——平和恬淡,娓娓道来,颇具情趣和意味。他善于选择生活中的那些容易体现的事物,用直接、平白的语言进行描述,将生活的原貌、人的天性与心灵瞬间的轨迹展现出来。
这篇散文选自牛汉的散文集《童年牧歌》。在岁月的磨砺中,在写作实践中,牛汉深深地感悟到,“童年和童真是生命天然的素质,它具有萌发生机的天性,永不衰老,堪称是人类大诗的境界”。在这部散文集中,为了追寻“童年和童真”中蕴含的“大诗的境界”,作者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将童年生活中那些有趣、有味的人和事点染成篇,深情地唱出了一曲曲“童年的牧歌”。
本文开篇即表明了文章标题中三者之间的联系——“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在接下来的叙述中,作者通过对父亲“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生怕惊动鸟”这样的细节描写,不露痕迹地勾勒出了对鸟和树林心存真爱的父亲的形象。只有对树林和鸟心存真爱,才能耐心地体察树林和鸟儿的细微活动,闻到旁人绝对不可能嗅到的“鸟味”;也因为对树林和鸟儿心存真爱,树林和鸟儿最快活的时刻便成了父亲最快活的时刻。在这样一个时刻,他自然不会或者不忍心跟“我”讲猎人打鸟这样的残酷事情。所以,“过了几天”,父亲才跟我讲起,“鸟最快活的时刻也是最危险的时刻”。作者最后也感到庆幸,对鸟的习性如此熟稔的毕竟是“最喜欢”鸟的人、对鸟怀有“真爱”的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作者用平静的叙述、简洁的问答,使一个对“树林和歌唱的鸟”心存真爱的“父亲”的形象跃然纸上。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以中读出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尊重。
海德格尔说:“诗的对立面并非散文,纯粹的散文如同任何诗歌一样是诗意的。”牛汉是认同这种观点的,他说:“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本来是散散的文字,写着写着却写成了诗,把散文跟诗本来有的一点儿虚点般的界限全忘在了脑后,而且写得还格外的痛快。”这篇散文语言清新、情感内敛,但读后我们会觉得有什么东西触动了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感觉到其中蕴含着“诗味”——正像“父亲”能在树林中闻到“鸟味”一样,“诗味”也同样需要我们用细腻的心灵去感受。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