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立足.超越.回归

更新时间:2024-03-10 点赞:12713 浏览:5669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有效的阅读教学必须做到既立足文本,又超越文本,最后回归文本。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是一个有机的阅读教学对策整体,它们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立足文本是基础,超越文本是进展,回归文本是再认识,只要我们合理运用,适时把握,一定能提高我们阅读教学的时效。
关键词:有效阅读 对策 立足 超越 回归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44-01
近年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异常活跃,流派众多,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进展态势,但小学阅读教学费时低效的情况仍普遍有着。究其理由,笔者认为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与把握不够是其中主要理由之

一、因此,有效的阅读教学必须做到既立足文本,又超越文本,最后再回归文本。

一、立足文本,抓住阅读教学的根。

语文阅读教学首先要解决“阅读什么的理由”,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当然应该以阅读文本(主要是教材中的课文)为主。只有首先立足文本,用好文本,读好文本,才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立足文本,就是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语言内涵,揣摩语言规律,习得语言技艺,提升语言质量。
王崧舟老师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有学生提出“冒”字特别美,但到底美在哪,说不清,老师这样引导学生感悟:
师:你们觉得这个“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生纷纷举手:露、钻、长、顶、穿、伸……
师:你们觉得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作冒出来。
生1:我觉得比较快的长出来。
生2:悄悄地钻出来。
生3:争先恐后地长出来。
师:我们以中感受到了荷花的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生4:急切的心情。
生5:迫不及待的心情。
生6:非常激动的心情。
生7:欢天喜地心情。
王老师没有按照惯常的做法,让孩子们直截了当地比较“冒”和“长”的高下优劣,咀嚼的不是“冒”和“长”在言语意味上的差别,而是在另一个更为感性,更为具体的平台上寻求两者之间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之后,“一种怎样的心情”,轻轻一拔,将学生的精神触角由对荷花的外形揣摩深入到荷花内心的体验。此时,荷花正在不知不觉地成为学生心中的一个精神伙伴,是自己精神的影子。
这就是基于文本,立足文本的解读。这就是基于文本,立足文本的有效阅读。

二、超越文本,繁茂阅读教学的叶。

立足文本仅仅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而不是全部,因为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语文能力的提高和进展必须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文本”,才能最终完成。超越文本以狭义上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教师找准文本的空白点,引导学生创造想象,有时还把它写下来。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一文,引导学生感悟全文后,鼓励学生个性地表达。“天鹅们结束了工作——不时发出阵阵胜利的欢呼声。”它们会欢呼些什么呢?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有的说它们欢呼“大功告成,我们胜利了”; 有的说它们欢呼“我们的破冰勇士”……教师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求生的艰难和团结的力量。这样,学生的思维便向纵深拓展,感悟也得以提升:天鹅们不禁欢呼“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团结力量大,存活诚可贵!”
超越文本狭义上讲的另一层意思就是为更好地解读文本,教师有机地引入一些课外补充资源。如:贾志敏在教学《掌声》一文,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后,插入了这么一个故事: 5月12日。经过一百多个小时艰难营救,一个5岁小男孩获救了,他睁开眼睛说的第一句话是:“谢谢叔叔。”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有几种含义?
生1:鼓励他要勇敢。
生2:赞扬他乐观地对待生活。
生3:人们都很感动。
生4:表达了对消防人员的敬佩。
师: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这一资源的引入,使学生对掌声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是对文本在广度和深度上的超越。可谓是水到渠成,及时有效的超越。
超越文本以广义上讲也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突破文本的限制,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确立“生活语文”的观念。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即语文。语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事件,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新闻,这样学起语文来,才有源源不断的活水。二是让学生大量阅读文本外的文章,增加积累。这项工作起步要早,以故事入手,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千方百计地找书看。其次,就是要有长远计划,并持之以恒地落到实处,如组织班级读书会,家庭亲子读书活动,吟诵诗文等。

三、回归文本,追溯阅读教学的源。

语文阅读教学固然需要超越文本,但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导致“一行白鹭上青天”式的“离题万里”的现象。造成“散乱的活跃”式局面。因此,有必要“回归文本”。语文阅读教学适度回归文本,既有利于加深学生们对文本中字词句的理解,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积累,以而更具有语文意味,又能进行必要的“价值引导”,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和“文道统一”回归文本通常有如下形式:
1.寻佐证式回归。如王崧舟老师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引导学生感悟了圆明园宏伟建筑中的八个“有”后,学生认为还要用上无数个“有”。王老师要对学生这深刻的感悟,及时引导学生寻找估证。
师:无数个“有”?你们的依据是什么?以书中找依据。
生1:我以课文中的省略号看出,要无数个“有”。
生2:我以“苏州狮子林等”的这个“等”字看出,要无数个“有”。
生3:我以“宛如漫游在天南海北”中的“天南海北”看出,说明很多很多。
生4:我以“中外风景名胜”看出,要无数个“有”。
师:真是没完没了的依据啊。是的,圆明园的景观怎能写得尽呀?圆明园的建筑又怎能说得完啊?
以八个“有”到无数个“有”,只是个别语感敏锐学生无意发现,以无数个“有”到找寻依据,则把个别学生的独特感悟,变成了全部学生的共同感受。这是回归文本细细耙梳,是回归文本细细找寻的结果。
2.思主旨式回归。一位老师在教学《江雪》之后,引导学生质疑。一生站起来:“老师,我有个理由。雪那么大,干吗还去钓鱼?”
师轻轻地向学生反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那位老人真的是在钓鱼吗?”
学生对这一反问都陷入了沉思。老人顺手发下介绍枊宗元生平的资料,看完资料,一只只小手举起来了。
生1:“老师,我明白了,他在锻炼自己的意志!”
生2:“我觉得他是在欣赏美丽的北国风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老人陶醉在这美景中了。”
生3:“我发现这个老人非常孤独。您看,这几句诗的开头一个字连起来是‘千万孤独’!”
生4:“他不是在钓鱼,他是在钓春。你想,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枊宗元实际上在表达一种中国古代有良知的大丈夫的一种情怀!学生质疑后,老师的适时反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诗歌的主旨上来了。
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是一个有机的阅读教学对策整体,它们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立足文本是基础,超越文本是进展,回归文本是再认识,只要我们合理运用,适时把握,一定能提高我们阅读教学的时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