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15 点赞:10710 浏览:456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吃透教材,把握情感;借助朗读,培养情感;创设情景,激发情感;师生和谐,激励情感;因势利导,发挥情感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情感教学;培养;兴趣
情感是人脑对事物与人的需要、观点之间的反映。“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的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论述,针对语文教材实际,凭借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认知情感。情感是教学教程中头等重要的心理因素,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来说,应捉住情感,寓情于教,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水平。那么,在教学中应怎样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
1吃透教材,把握情感
语文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因素。“诗言志”,志者,感情也,诗来自感情。“五情发而为辞章”“文质附乎性情”“情者文之经”等等,这些无不说明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文章是一个承载多种情感信息的载体。由各类文章构成的语文教材是一个储满情感的仓库。语文课必须进行情感教育,依据文章情境创设教学情境,展现多层次、多形态的情感场,以“文章情”为基调,用“教师情”来诱发、唤起“学生情”。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具备一桶水。要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使“文章情”表露出来感染学生,教师就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细心地体味感情,必须吃透教材。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要把知识和感情传授给学生,必须在备课时首先增强自身对课文的真切感受,应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饱满的思想感情,应运用已有的语言文字知识,去熟悉、探讨课文,对文学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并通过作品语言领会作品内容,通过自己的感情来领悟作家情感的脉搏,引起感情的共鸣,并把这种感情保存下来,作为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条件条件。
2借助朗读,培养情感
文学是借助语言来描写的。很多优秀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美的情感,给读者赏心悦目的美感。作为语文教师应具备饱含感彩的语言,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情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语文教师的朗读,成功的表情朗读,可直接给学生一种美的输入。它会将无声的语句变为有声的语言,通过对文字信息的再创造,把课文中最美、最富情感的地方凸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感到活生生的形象,对作品内容心领神会,以而收到“其义自见”的效果。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手段,以情发声,以情带语,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内容,用不同的语音、语调来进行朗读,该昂扬时昂扬,当低沉时低沉,让浓郁饱满的情感进入学生的心田。
课堂上,除了教师成功的表情朗读外,还要重视指导学生的朗读。由于朗读能调动眼、耳、口、脑的共同活动。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词句篇章,领会其语言的感彩,再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把学生吸引到作品意境之中,使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唤起感情的共鸣。
正确、动情的朗读是连接教师、教材、学生三者感情的桥梁。它会让语文课变得朗朗有声,情趣盎然。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何愁学生不能得到美的享受、爱的熏陶呢?
3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感动人心。”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他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就捉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导语的设计要以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才能扣击心灵。那布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会激活学生思维,会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
4师生和谐,激励情感
课堂气氛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学生是熟悉的主体和进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和极大熟悉潜能的实践者,因而要把教学过程组织成学生动脑学习、积极获取知识、增加聪明和才干、陶冶情操的过程。现代心理学以为,学生只有在和谐、同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火花。在和谐、同等的氛围中,学生能作自主的选择,同等地和他人共同活动,也能更多地意识到人的气力,他或她会由于能作为自己生活的设计师而变得日益自主和有创造性。我自己在教学中比较注重这种氛围的营造。上课时,我会对学生进行组织管理,但决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教师中心”式的管理。我的组织管理是为学生乐于学习语文、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和环境服务的,是为学生自我驾驭、开发潜能服务的。当面对一个不足,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不同的观点时,我会鼓励他们敞开思想、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见解,冲破知识“禁区”。一旦发现学生思维中萌发出新知的幼芽,则给予更大的鼓励,激发他们向更广泛、更深层次的知识领域探求的热情。同时,还要对学生实行关爱,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感受到教师给予他或她的温暖,并随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不偏爱、不苛求。实践证实,同等、融洽、和谐是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交流的润滑剂。师生联系融洽,教师热爱学生,学生也热爱老师,就会爱乌及乌,爱你所教的学科。语文教师要使自己输出的各种信息学生乐于接受,就要克服自己的“领导中心”、“自我中心”、“教师本位”的权威心理,防止我令你行的命令主义或强迫教育。那种基于强迫性,要求学生绝对服以自己的课堂气氛必然会死气沉沉,消极冷漠。作为教师来说,不能心存偏见,要特别留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商量的语气,亲切的微笑,信任的目光,肯定的手势,营造这样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无不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自豪感。语文教学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必须激励学生情感,增加感情投入,使课堂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感氛围。
5因势利导,发挥情感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以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深刻阐明情感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因此在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发时要顺势引人课文深层次的学习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此时教学的重点落到学生对作品意境如何理解和让学生如何介入并革新教学论文思辨的层面上。教师或以解词析句为手段,或以剖析结构为依据,或以时空范围为线索——都要因势利导,出情入理,发挥情感。捉住情感与情理的联系,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索不足,丰富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以深刻领会作品创造的艺术意境,完成由情入理,寻文悟道的思维迁移。以而激起一种热烈的积极的审美愿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
总之,教学是不断探讨,不断革新教学论文,不断总结的过程。教师一定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调动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积极性,进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与效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