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有效语言

更新时间:2024-02-07 点赞:30174 浏览:14198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教学要实现有效课堂就需要教师的有效课堂语言,即正确性语言、凝练性语言、文气性语言、人文性语言和聪明性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有效语言;正确;凝练;文气;人气;聪明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以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教师语言的重要量,因而以某种作用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但很多语文教师上课时语言的随意性很大,大量无效语言造成语文课堂烦闷、枯燥、低效。要化烦闷为活跃,化枯燥为生动,化低效为高效,则需化无效性语言为有效性语言。语文教师的有效性语言可以以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正确性
正确性,或称之为科学性。这是教学语言的基本特点,也是语文教学最重要和最最少的要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假如教师自己的表达不正确,则必然不能表达出蕴含于课文中的情感,有时甚至会引起歧义,造成学生理解的失误或产生新的疑点。因此,无论是浅析课文,还是评讲作文,无论是概括主题,还是归纳技艺教学论文,都应该一语中的,切中肯綮,让学生豁然开朗,恰如拨开迷雾见日月。而要做到这点,语文教师必须对所讲的内容有精辟的见解,对知识点有深入的探讨。用你的精辟与深入轻轻捅破学生理解和感悟中的隔膜,让学生进入一片洞明之境,自己去享受明媚的阳光。
二、凝练性
语文教师运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含义。
课堂上语言表达,若过于冗长复沓,必然造成语无重点,令学生听了摸不着头脑,教学效率低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留意教学语言的凝练性,使学生以教师精炼的语言中较客观地把握住每句话,每节课的重点,更好领会教师意图。
在教学《春》时,我考虑到文章的优美,每幅图都深入到每句话去引导学生理解、品析。结果浅析了整整两节课,学生记了满满几篇,但对本文考查效果却很差。在第二轮教学中,我调整教学案例,品析“春草图”后,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揣摩品味,讨论交流,其中我只作简单点拨,学生的浅析、领悟非常透彻。
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吸收能力,精心设计课堂语言,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乐于接受。
三、文气性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进展。”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文学修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周身应该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味,课堂上能结合课文内容旁征博引,吟诗诵词,讲述典故,这样既拓展了学习内容,又能启迪学生思路,增强课文学习的知识性和课堂的文气性,做到有效教学,以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教学《岳阳楼记》时,我以“三省三大名楼中秋文艺晚会”导入,以一段优美散文展现三大名楼的美景,中间插入“黄鹤楼高人不见,却随鹦鹉过汀洲”“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昔日堤绵绵”。学生沉醉其中,激起了学习的兴趣,课外更是查资料,积累三大名楼的名句名篇。
带文气的有效课堂语言来自于教师自身的素养,因此语文教师要多读书,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素养。教师飞扬的文采和广博的见识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教学论文学生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素养。
四、人文性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与地位”中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特点。”要创设人文课堂,首先需要教师人文性语言。现实课堂大量充斥着以教师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感受的语言,简单评价学生的回答“你错了”,冰冷的“我问你什么你回答什么”,急促的“快点思索”……这种缺少人文关怀的语言势必极大降低学生兴趣,使课堂烦闷低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有效语言必然是尊重学生的语言,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也只有这样的语言才能有效的激起学生主动学习,让他们欢快的学习。
五、聪明性
“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牢牢粘住学生的教师个性语言无不闪耀着聪明的光芒,这种语言体现为启发性、幽默性、煽动性、悬念性。这些聪明性语言牢牢粘住了学生,有效的活跃了课堂,学生在轻松中学习,在欢快中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马卡连科所过:“同样的教学策略,由于语言不同效果可能相差二十倍”。我们以中不难发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留意有效语言的运用,不断检验语言的含金量,学生对自己语言的反应,发现课堂的无效语言,让课堂在有效语言的充实下,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中,转变无效教学的近况。
参考文献
[1]《给教师的倡议》苏霍姆林斯基
[2]《有效教学策略全集》刘涛川等
[3]《马卡连科》马卡连科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