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导课

更新时间:2024-04-03 点赞:20201 浏览:9335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教学中的导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假如把一堂课比作一处话剧,那么导课就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序幕,因此导课决定或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质量。
1巧妙的导语可以渲染气氛,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比如在上歌剧《白毛女》这课,我一上讲台就说:“同学们,解放前,在晋察冀边区河北西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白毛仙姑’,一身白,常常在晚间出来,她在村头的奶奶庙里借居,曾向村人命令,每月初一、十五两天一定要给她上供。”正当同学们听得毛骨悚然之时,我又说:“然而,她不是鬼,她曾是一个美丽善良、淳朴热情的姑娘,那么她为什么会成为‘白毛仙姑’呢?我们学习歌剧《白毛女》后就会找到答案……”这样,同学们急切地想了解事情原委,就非常认真地学习本课,这样,“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个中心以及其他需要掌握的知识就很轻易地让学生搞清楚了。假如没有前面的导语,而强迫学生学习,那是十分被动的,效果会逊色很多。再如教学《愚公移山》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我们平时经常听人说,人过三十不学艺’、‘八十佬学吹手,等不得换气就咽气’,意思是说,年龄稍大,就不需要再学什么或者说就干不成什么了,实在这个说法完全不对,是消极的,只要下定决心坚持奋斗,有伟大的气魄和坚强的毅力,那么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什么事都能干成,有一个小故事就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九十岁的老人,苦于两座大山的阻塞,带领儿子、孙子决心移走这两座山,用土框装土石,用担子担,一年才能往返一次,每次运土之少,路途之遥远,使人难以想像他会成功,然而他竟成功了,移走了两座大山,不信,我们学习《愚公移山》这篇寓言之后就会知道”。如此一激,同学们凭着好奇和兴趣,终于知道了寓言是什么,这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等知识。因此,在导课上做文章,绝不是故弄玄虚,在导课上下功夫,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奇妙效果。
2奇思妙想的导语,可以进展形象思维,引发遐思,培养学生的革新教学论文能力
说:“革新教学论文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进展的历史和现实均表明,创造是气力之源,进展之基,由于革新教学论文,科技才走出了神秘的塔,科技前进的每一步都是追求革新教学论文的结果。导课,一堂好课的起点,更应在革新教学论文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革新教学论文思维,可以打破常规,打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的思绪任意翱翔。例如,我在教《天子的新装》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在天上和我说话,她说,她在大年三十的晚上,闻过香喷喷的烤鹅,见过挂满玩具和礼物的圣诞树,感受了温暖的火炉,但这一切都似乎很近又很遥远,不属于她,最后和奶奶一腾飞到天上过着幸福的生活。她问了我一个她百思不解的不足,她在天上看见人间的一个人没穿衣服,众人前呼后拥,像在举行游行盛典,大家尊称‘陛下’,想必是天子吧,天子那么尊贵,那么富有,为什么没衣服穿呢?我还没回答却醒了。大家想一想这小姑娘是谁呢,她看见的这个人又是怎么回事呢?我应该怎么回答她呢?”这段话,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并且将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买火柴的小女孩》和《天子的新装》联系了起来,学生带着不足来学习本课,对照两篇童话,以而对当时残酷无情的社会现实和天子及官员的昏庸愚蠢、骄奢淫逸有了深刻的熟悉。
3声情并茂的导语,可以感染情绪,优化课堂,点燃学生的爱国
初中课本的很多文章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结合课文,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美丽的山河、英雄的人民和宏伟的目标,就会使学生进发出爱国。在上《苏州园林》时,我开始说了这样的几句话:“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事非常美丽的,不必说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名扬四海的杭州西湖,也不必说巧夺天工的黄山奇峰,雄伟壮观的长城,气势磅礴的黄河、长江,令人神往的峡江寺飞泉亭,单是苏州园林就让你流连忘返,这里无论你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不信,请看那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这个导课既让学生为我国美丽的山河自豪,又让学生捉住了本课的重点。
导课的方式不拘一格,可以用语言、用歌唱、用音乐、用图画或者是小剧等。如学习小说《卖蟹》一课时,一走上讲台,我就亮起嗓子唱起了山歌“哎,要吃飞禽上高山哟,要吃海味下大洋哎……”这歌是主人公卖蟹姑娘唱的,也是这篇小说的中心,我一唱立即就吸引了学生。《孔乙己》这篇小说,我是这样导课的,提前叫几个学生排练一番,上课时,我说:“同学们,我今天领大家去游一个地方——咸亨酒店。”话音刚落,表演开始:孔乙己穿一件破夹裤,盘着,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用两只手撑着地面艰难地“走”到讲台前面神色颓唐地说:“温一碗酒”。那掌柜的带着嘲笑说:“孔乙己,你还欠十九个钱呢!”……等他们表演完,我接着说:“同学们,我们刚才在成亨酒店里看到的那个孔乙己热衷功名,苦读一生,一心梦想中举升官发财,可终极落了一个身体残废,乞讨街头的可悲下场,这是为什么呢?大家学习小说《孔乙己》之后就知道了。这个小说剧形式的导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对课文的学习起了很大的作用,又锻炼了部分学生的表演才能。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我让班上的“小画家”画了四副画,菲利普一家在桥上即是勒,在家里赞于勒,在船上见于勒,最后慌张地躲于勒的一系列情景,加上一个同学的先容,使同学们兴趣盎然,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的金钱联系已经被同学们领悟到了。
导课的方式要根据教材而定,不能死搬硬套,固然那么短短的几分钟的序幕,在台下要经过多次的构思和排练,这就要求在备课时多下功夫,不怕麻烦,想方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导课的真正作用。
收稿日期:2010-2-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