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读写结合两例

更新时间:2024-04-02 点赞:5291 浏览:197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理解就是指在阅读中对有些词句不大明白,要提出来进行解释。可通过查资料、查工具书来解决,也可通过联系上下文来解决;欣赏就是在阅读中碰到好词佳句,要认真、反复品读,品味,感受作者的感情,领悟文章的主旨。模仿就是把在阅读中积累的好词佳句及好的写作策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观察就是让学生实地,有重点,抓特点仔细看,将自己看到的写进作文中。矛盾先生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作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由于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还没有那么丰富,只有模仿才能是他们写作的起点。”
小学语文教学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策略。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以阅读中学到的基本策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运用语言的艺术,我号召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引导他们在阅读时养成摘记好词佳句的好习惯,这样既为以后的习作准备了材料,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读写结合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读和写的练习都是小学语文基本功综合练习的系统工程。阅读是由外向内:理解———思维———吸收;写作是由内向外:观察——思维——表达。阅读和写作二者共同点是思维练习。读和写不但有共同点,而且有多个连接点。这些连接点体现在二者的对应联系上:如解题与审题联系;内容的主次与详略的联系;捕捉中心与确立中心的联系;划分段落拟小标题与拟作文提纲的联系;理解欣赏词句与遣词造句的联系等,所以读和写联系密切,相辅相成,辨证统一。
我在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练习,留意同教材编写特点相结合,同年级段教学要求相结合,同国情教育相结合,有的放矢的捉住读写结合的连接点,进行读写结合的练习。
就《桂林山水》一文的教学,试举两例谈谈怎样捉住阅读与写作的连接点进行结合练习。
一例:以理解、欣赏妙词佳句和作文入手,留意遣词造句的读写结合练习。
《桂林山水》一文中,全文不到五百字,作者运用了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描绘出桂林山水的特点,有力的突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中心。
首先以阅读、理解内容入手,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其表达效果。我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提出不足让学生多读、多议。思索题是:“桂林山水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按什么顺序观察的?”“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通过读、议学生了解到桂林水的特点是“静、清、绿”;山的特点是“奇、秀、险”。具体描写时,将漓江与波涛壮阔的大海比较,突出漓江水“清、静、绿”的特点;将桂林的山与蜂峦雄伟的泰山比较,突出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接下去各用一个由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组成的排比句,来具体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把山水的颜色,山的形状、气势跃然与纸上,使人读了有身临其境之感。理解内容之后,教师用假想法问:“假如不用这些修辞手法行不行?”让学生通过再次朗读、比较,理解出同样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形式,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
接着,由读转向写的练习。
这种读写结合的练习很大程度上是模仿。茅盾先生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作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儿童首先在学习语文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要借助模仿这一门路。捉住读写结合的这一特点进行读写结合练习,可以说是:“趁热打铁”。小学生以阅读中积累妙词佳句,在他们刚刚品味到滋味的时候得到运用,既能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又能增强他们的写作兴趣。
练习写作。著名作家冰心在谈及她写作经验时曾说过:“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只听凭此时此地的思想自由奔放,以脑中流到指上,以指上流到笔尖,微笑也好,深愁也好,洒洒落落,自自然然的画到纸上。”作家的写作是如此,小学生的作文更是如此。如何让内心的思潮自然顺畅的流到笔尖呢?这便是作文的技艺教学论文。文章人人会写,各有巧妙不同,夸大的无非是策略在作文时起到的重要作用。在作文教学法的探讨方面,我的练习策略是,先让学生以内容入手,组织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观察身边的景和物。模仿《桂林山水》,指导学生写景,同国情教育结合。我们地处是依山傍水的好地方,我组织学生春游某某港内外,饱览家乡壮丽的山色。在海边学生留下了嬉戏海浪花,弯腰拾贝壳,海滩联欢会等美好的镜头;登上港头眺望,向南望去是一望无际的大海,翻滚着浪花的壮美景象……然后以“某某港、我爱大海、我爱家乡的码头”为题,写作文。要求学生在布局谋篇的同时,留意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运用恰当的词语和修辞格来描写家乡的水,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这篇作文大部分学生写得挺好。
二例:抓文章的结构,进行读写结合练习。
《桂林山水》一文的开头,以“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中心句作为总起,概括全文内容。接着用两个段分别描写“山水”的特点。结尾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一组对偶句做总结,照应开头。整篇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结构的理解,我采用比较法让学生感受这种结构对表达中心的作用。先把总述部分去掉,保存分述部分,再把分述部分去掉,保存总述部分,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熟悉到,假如去掉分述部分的具体描写,就看不出桂林山水怎样美,中心就不明确。假如去掉总述部分,只留分述部分的内容,固然具体生动,但对桂林山水没有总体的印象。通过比较浅析学生熟悉到,总述与分述内在联系密切,用这种结构表达事物,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内容具体,条理清楚,结果严谨。
接着我组织学生运用这种形式,进行读写结合的练习。
以学生身边的事物入手,让学生说说对学校景色总的印象。不少学生都说:“我们学校很美”。这是总的印象。再让学生说说哪些地方美,学生说,圆形的大花坛,小花闹上枝头的丁香花,甬道两旁的小榆树,高大的家槐树把我们的学校点缀得象花园一样可爱;也有的说一排排教室宽敞明亮,我们坐在这样的教室里学习很舒服,我们的教室很美。接着让学生仿《桂林山水》一文的结构形式,以《美丽的校园》为题目,写一篇短文,部分学生写得很好。
以以上述两例教学过程看,把读写结合起来,以阅读角度看,让学生感受到一篇文章的内容应该用什么样的形式,才能表达具体。以写作的角度看,让学生采用一定的形式表达要写的内容。这样以读中学写,写中运用读,把作文知识有机的渗透到阅读中去,把读写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转化,互相推动教学论文,互为因果。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质量。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