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08 点赞:15085 浏览:6829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充分挖掘教材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适度渗透,以而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法制教育。语文教学在法制教育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学科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1.立足教学内容,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这一代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不了解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不知道我国地大物博,丰富的物产,众多的英雄。缺乏“山河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这种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熟悉是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不可缺少部分。例如:利用教材《富饶的西沙群岛》、《桂林山水》、《卢沟桥》、《瀑布》等教育学生了解祖国的美丽河山,以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同时还利用古诗教学,让学生了解古人的文化情怀,讲一些古代名人的爱国故事,如陆游、杜甫、岳飞等让学生向他们学习这种爱国精神。在学习《王二小》、《刘胡兰》等小英雄的故事时,还要求学生讲出他们所知的革命前辈二、三事,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中国历史,了解新中国事来之不易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公民法制意识
2.1与法制意识。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主要依靠党的文件、政策和领导人的指示调整社会联系。“十年浩劫”,频频发动的政策运动,使得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公民,私人财产和个人人身安全和尊严都是处于随时可能受到侵犯的境地。痛定思痛,人们深切意识到法律制度与法律秩序的缺失是多么严重的社会不足。革新教学论文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进入法治时代,随着时代的进展,法律制度与法律秩序将会更加健全。在语文教学过程也要把握机会,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教授《林冲棒打洪教头》(节选自《水浒传》),要引导学生熟悉到,在封建时代,那些在主流的或的法律系统里无法获得正义的人们,只得诉诸于自力,落草为寇,与朝廷势不两立。与此同时,教师更应该教导这些景仰英雄林冲、杨志、鲁智深的学生们熟悉到,在今天的法治社会,私有财产受到法律保护,以个人行为替代法律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等等。
现在社会或现代性的核心是公民的个人权利即个人自由,各种制度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运作的,个人自由的保障机制除了严明、同等的法治以外,还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修养,亦是充实中国国家生命的一个根本办法。
2.2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教育已成为20世纪以来的教育热门。自1973年联合国开展“国际环境教育”以来,30年来环境保护教育已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为引人注目的教育领域。目前,地球上超过50亿的人正在利用(并且常常有意或无意地滥用)地球资源。由于受到过度污染和迅速进展的压力,人们要满足自己的需要正变得日益困难。环境污染已造成诸如物种灭绝、沙漠扩展、农药污染、以及人类的饥饿、贫穷和死亡等。在终点上,人类只有与大自然和谐共存,才能为自己留一条活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科学有序的环境教育能帮助学生学到很多知识和技能,形成能力和价值观,理解持续保护地球资源的义务及保持环境教育的作用。
2.3竞争与团队合作意识。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国际走势下,企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竞争能力是人才脱颖而出的首要因素,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又是能否创造更大价值的重要保证。语文教学中,要向学生灌输竞争与合作的良性理念,让学生养成自强不息的竞争意识并在竞争中寻求积极健康的人际联系。“二战”后,日本就是凭着精诚团结,使一个资源缺乏的岛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可以说,日本的精诚团结对日本经济的高速进展犹如起了火箭助推器的作用,如就学生中的热门话题举办辩论赛,可受到很好的关于“竞争与合作”的教育效果。
2.4诚实守信意识。连日来,法国媒体表露“土伦大学企业管理学院的数百名中国学生涉嫌花钱购”事件,中国留学生声誉大受影响。近几年来,各种媒体上铺天盖地的诸如“豆腐渣”工程、注水肉、盗版光盘CD、图书甚至假药、学术等等各种耸人听闻、道德诚信沦丧事迹的,已经使我们大家的生活人人自危,陷阱密布了。所以,重建诚信,事关民族兴亡。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尤其是迫在眉睫。
3.利用语文进行国际主义教育应该留意
3.1国际主义有爱国主义共存与融合。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必须大力提倡和推动国际化,避免狭隘的极端民族意识,但国际化又决不是“全盘西化”,而应该是一种“共存”,与此同时“融合”。因此,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应着眼于通过了解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把本国文化放在世界文化背景下来理解,着眼于推动教学论文学生对于人类文化的统一熟悉,让学生意识到适用于各民族基本相同的生活条件和愿望,产生自己所肩负的国际主义义务的责任感。
3.2渗透法制教育要适时有度。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渗透,潜移默化。如:教“赡养”一词时,教师要与“抚养”联系起来,指出“抚养”是指父母或长辈养育后代,而“赡养”则指成年子女对父母或长辈的养老行为。在学生理解词义后,教者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等法律文件中规定,父母有扶养教育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也有赡养老人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你有要求父母教育扶养的权利,但也相应的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以而明白享受权利就要尽义务的道理。再如,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时,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母亲挣钱扶养作者兄妹的艰难,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同时也感悟出作者对母亲那份崇敬和爱戴,那份孝心,那种愧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进而升华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教育学生懂得孝敬父母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法律规定的义务。这样的语文教学,使学生在接受祖国语言文字熏陶时,也受到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
收稿日期:2012-02-1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