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法制教育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不足经典

更新时间:2024-03-06 点赞:25466 浏览:111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语文课堂上,结合课文对小学生加强法制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和努力做到的。
【关键词】法制教育小学语文渗透
1爱国主义是法制教育的关键内容

1.1将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教育有机结合

爱国主义教育不能枯燥生硬,不能和语文课文脱节。教师可通过词句篇章的分析讲解来阐释爱国主义内容,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教育、感染。这是由语文学科文道统一,“授业”与“传道”并举、并重的规律决定的。那种脱离社会现实,空洞照搬爱国主义理论,死板说教,将自己狭隘理解的爱国主义思想强加给学生,甚至将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对立起来,这些做法都是极不可取、极其错误的。

1.2在语文教学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

1.2.1记叙文讲读中结合人物形象分析渗透记叙文一般通过人物形象刻画来体现主题。要把握记叙文主题,必须分析人物形象。只有借助栩栩如生的人物去感染学生,学生才有可能受到熏陶。分析人物形象时,不仅要分析人物做什么、怎样做,还要分析人物为什么这样做。例如学习《黄继光》一文,不仅要分析黄继光在献身的一刻做什么、怎么想(“直起身来,伸开双臂,猛虎般扑向那个机的喷火口”),还要分析黄继光能这样做的目的和动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让学生不仅从感性上感知英雄形象,还要从理性上把握英雄行为的本质,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

1.2.2诗歌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渗透

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古诗词不少,其中有许多内容都是很好地宣传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好素材。有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美丽风光的,如“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江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有歌颂爱国将领民族情感的,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有表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情怀的,如“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摘自:毕业论文提纲格式www.618jyw.com
》)。课堂学习这些诗文,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思想感情的同时,要启发引导他们迸发对祖国美丽风光的热爱之情,从古代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身上汲取精神,从而立志长大后报效祖国,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洪流。
2找准切合点,课堂教学主,渗透法制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渗透内容很多,如《彩色的翅膀》、《八角楼上》等侧重于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幸福是什么》、《落花生》等侧重于渗透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又巧妙设计渗透方法,把遵纪守法教育渗透其中,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以达到二者的自然融合。比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我们可以抓住“烈火在他的身上烧了半个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的一息,也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中的“一寸”、“一声”这两个关键词,让学生理解烈火烧身时,即使发出“一声小小的,一点小小的挪动”也是无可厚非的,但邱少云没有这样做。引导学生理解邱少云为了战友的生命安全,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自我牺牲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教学进行到这里,可以说已经基本完成了课文的德育目标。但我们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深入挖掘,找出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的渗透点。我让学生设身处地想一想:当时他为什么没有那么做?如果这样做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阅读课文明白:咳嗽一声或动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那么“我们整个班,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会全部落空”,从而提出每一个小小的疏忽都能带来严重的后果这个浅显却又深奥的道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论证。这样通过引申拓展,引导学生什么情况下应该怎么做,什么情况下不应该怎么做,什么情况下不能怎么做,对学生进行了遵纪守法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3通过语文教学构建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体系
小学语文课文在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意识、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注意了选文的现代意识和生活气息, 注意了现代社会对公民素养的要求与培养

3.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有助于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文中, 关于科学与发现的文章并不仅仅是科学成果的介绍, 而且注重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 引导学生在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中认识规律、发现规律、发挥合理想象、学会科学思维。并且赞颂那些为了祖国科学事业甘于奉献、不怕困难、勇于牺牲的精神等, 激励学生刻苦学习, 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 为实现我国现代化做出贡献, 引发他们进行深刻地思考, 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3.2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

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是现代教育与课文选文崭新而又十分迫切的课题。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健全, 对我们国家稳步走向法制化的轨道,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文有人间天平等话题, 选取了有关古今中外法制建设的文章, 力图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 以及课后练习与单元语文活动的深化、引导,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让学生从小具有遵纪守法的观念。

3.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意识

课文注意发挥语文学科情感教育的特长, 促进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课文用“真诚的心”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意识; 用“自强不息”引导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观念; 用“温暖的记忆”“情暖人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用“神奇的大自然”“人类的伙伴”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 树立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观念, 并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这些, 有力地引导了学生摆脱“小我”的束缚, 懂得为人、做事、处世的基本道理, 具备公民的基本素养, 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等基本关系。
参考文献
[1]何齐宗.走向审美人格———论教育与审美人格的建构[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2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赵印奖.语文教学四要点:活美实宽[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