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语文教学引起生态环境反思

更新时间:2024-03-12 点赞:3772 浏览:1055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公输》一文有:荆之地方五千里……有云梦犀兕麇鹿满之,江汉之鱼鳖为天下富”,更“有长松、文梓、梗楠豫章”。参天高大,绿树成荫,这篇优美的散文告诉人们:墨子生活的春秋时期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繁多,生态环境平衡和谐,不但透露出作者对楚国的赞颂,也反映出楚国人民对优美的生活环境的满足。
时光荏苒,两千多年过去了,今天荆之地再也不是这种情况了,其中野生犀牛和麇鹿(四不象)已绝迹,长江汉水中鱼鳖资源逐年减少,鼍(扬子鳄)已成为濒于灭绝的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樟树楠树几近罕见,更是少得可怜。造成这样的结果究其理由是在于人口急剧膨胀,滥砍乱伐现象屡禁不止。建国初期我国人口只有4亿多,到90年代第三次人口普查时人口已达11.6亿多,40年间人口增加2倍多。人口的增加对环境造成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如工业进展导致三废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导致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人类为了存活的需要,大量砍伐森林,使得我国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全世界森林面积也正以每年18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照此下去170年后全球森林将消失殆尽。植被大面积的破坏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如我国的长江流域解放初期基本上是青山绿水,到2000年全流域中水土流失面积已到56万平方公里,年土壤流失量达22.4亿吨,已超出黄土高原。当今全球每年有5~7万平方公里的可耕种土地在沙化。恶化的环境也影响到了人类的存活,野生动物的大量灭绝也正在给人类敲响警钟。植被的严重破坏,使很多动物失去了食品来源和栖息场所,引起动物的大量灭绝,现今世界上动物灭绝的速度由19世纪每年一种到20世纪的天天一种甚至几小时一种。据材料统计,在20世纪末全球的动物可能减少到100万种左右。
早在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就规定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以警醒全人类留意全球的生态环境。可见人类是世界环境的最大破坏者。
对于这一点,古文献资料有记载:“当尧之时,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选自《孟子·腾文公上》)。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刀耕火种,纵火烧山,毁林造田,这在生产力水平极低森林覆盖率极高的原始社会是有进步作用的,以生态平衡的角度来说,当“烈山泽而焚之”时,使得生活在这森林中的野生动物失去了栖息场所,不得不“逃匿”,这可以说是人类为着自身的需要对生态平衡进行破坏的开端。
假如说古人是冥玩不化,不知道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重要,这有情可原。那么在今天具有着高智商、高文明的人类为了一己之利还大肆掠夺生态资源,那就说不过去了,更何况,生态环境面对着人类的摧残,己对人类做出了毁灭性的报复。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描述,赞美了洞庭湖的广阔和壮观。建国后由于围湖造田,洞庭湖面积的缩小,在98年特大洪水暴发时,洞庭湖方圆五百里一带的人民生命财产都受到严重的威胁。这足可以证实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人类存活的危害。成为地球霸主的人类,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也不应该忘记自己始终是地球上面这个最大生态系统的一员,人类一旦失去了这个生态系统也就失去了自身有着的条件,所以人类最可怕的敌人不是别的,正是人类自己。过去由于我们的过失曾使自己失去很多忠实的朋友——动植物,假如人类仍不对自己的存活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那么早晚总会有一天,自己把自己以这个美丽的星球上清除出去。
学习语文,徜徉在书籍的长河里,感受着美文美句带来的美享受,但同时也给我们以极大的震撼和诸多的反思。笔者禁不住感慨万端,“国在山木疏。树倒花溅泪,水污鱼惊心”。真想振臂高呼:让我们都来保护生态环境吧,千万别让这一幕继续上演!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