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必作于细

更新时间:2024-03-22 点赞:3324 浏览:11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当笔者再次去品读这句话时,才明白原来每一个细微的事物背后,都可以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就像每一个不易为人察觉的教学细节,都可以撞击孩子们的心灵之门,唤醒他们求知的梦想。能够让笔者有如此深刻感受,并再去重温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主要归功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是他的一节课,让笔者重新审视了教者在课堂上的行为艺术,至今回想起来,他那节课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那是一节普通的语文课,熟悉的教材把微笑的老师,陌生的学生牢牢地连在一起。大家沉浸在欢快的课堂海洋中,这时于老师布置学生读文感悟作批注,优秀的学生很快完成了任务,并举起手来,急于作答。于老师慢慢地走到他们跟前,和蔼地说:“写完啦?那就等等其他同学吧!”说完,他起身继续巡视,可刚走两步,他便旋即回转身,又对着那几位学生轻声耳语了一番。只见那几个同学眉飞色舞地离开座位,像老师一样在行班里巡视起来。后来得知于老师对孩子们只说了一句话,那就是“你们班谁学习有困难,快去帮帮他们”。
多么诚恳而质朴的话语啊,多么细致而入微的关怀啊!于永正老师的这个细节至今萦系在笔者心中。首先就是由于他的真实,于老师这样做,显然是临时决定的,他未作思索,便自然流露出对孩子们的关怀;其次,他对孩子们的指导真正做到了因“才”施教。他不但没有阻挡任何一个已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而且在每一名学生(不管他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不管他做得好还是不好)的背后轻轻地推了一把,让每一个孩子都走得更快。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于永正老师的教学行为着实让我们感受到教学细节的处置,蕴含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文化底蕴、教育对策和人格魅力。当前课改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关注宏观到关注细微,以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笔者以为,重微观、重过程不应该也不能够忽视教学中的细节。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教学行为的转变,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是否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实践聪明与艺术的统一;关注细节,就是奠定孩子生命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人生进展的基石。新课程所期待的课堂应该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课堂,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而这样课堂的天生,需要教者用人性,用聪明去实践与构建。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要非常灵动地、思辨地去处理教学中的细节。
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传统教学中,总是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课堂的主要方式。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似一架机器,只有老师插上电源,摇动操纵杆,方能启动运作。这样的教学固然学生亦能达成启动运作的效果,但总是缺少了那份源动力,毕竟“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因此作为新课改下的教者,必须承担起唤醒孩子们沉睡状态中的“求知意识”的责任,使他们能回到本源上。这种唤醒,无异于心灵的解放,使学生的心智以禁锢的牢笼中获得自由,获得求知的快感。
于是,在每篇课文的讲解中,笔者努力求得作品的最佳讲解切入口,在切入手法这一教学细节上多花心思,多作探讨,以期换得学生的求知,学习兴趣,以而达到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目的。如笔者在教八年级上册《背影》一课时,考虑到这是一篇讲述父子之间深厚情感的作品,而父爱与母爱的表达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父爱不如母爱细腻温柔,随处可见,它蕴藉深沉,虽藏而不露,却又处处表露心迹。于是,笔者选择了让学生首先比较日常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爱的不同表达方式作为课文的切入口,让学生体悟到“父爱”实在就是“一条细细的无声流淌的河流”,它环绕在我们的身边,虽言语未几,却无处不在,以而顺利地进入到课文中,启发学生去探求朱自清的父亲是如何来体现这份显而不露的情感的,是否又和自己的父亲一样?学生们带着自己父亲的影子去感知散文大家父亲的形象,在比较中寻得情感上的支撑点。这样的情感细节不仅仅是切入课文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更成为牵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撼动着学生的灵魂,涤荡着学生的情感。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有声有色,变得出色纷呈,多媒体的三维动画让我们的视觉、听觉变得更为敏感。刺激学生们形象而生动的感官熟悉不乏为切入课文的又一教学细节,当为学生先容《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名著时,笔者选用了暂停播放影片这样的教学细节,用这样的方式来促使学生关注故事情节进展,关注人物的性格特质。当笔者第一次将影片暂停播放时,看得津津有味的学生们忽然间被打断,一片惊嘘。由于他们观看的愿望还未能得到满足就被无理地打断了,此时他们的心情正融于作品的情节进展中,人物的思想斗争中。于是,借此时机笔者提出了一些相关的不足,而适时公道的提问亦强化了他们对作品的理解。由此可见,只要我们能够敏锐地捉住它——切入作品的教学细节,并挖掘它,就可以找到教育的突破口,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学懂道理,达到乐学、善思,润于心田。
学生对这个世界总是布满着无穷的好奇,总有自己对事物独特的见解,总有那么多说不完的话,他们想对老师说,想对同学说,也想对自己说,而这些有意无意的语言正是孩子内心的流露。在我们的教育中,我们把大量的时间用来练习自己的诉说能力,而忽略了倾听能力的培养;我们忘了,在我们的课堂上有一群更想用语言来表达他们想法与见解的学生们,而他们的发言要求往往会被我们一个不轻易的动作给否定。因而作为教者,应细心观察,努力创造机会,给孩子们搭建踊跃发言的平台,关注孩子的语言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言:“教是为了不教。”在我们的课堂上,展示更多的应是孩子们的形象,让孩子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是我们的教育目的之一。在教学《治水必躬亲》一课时,笔者曾就“治水必躬亲”与“治水不必躬亲”开了一场辩论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学生们唇舌战,字字珠玑,令人大为叹服。他们不仅观点鲜明,摆出的事实精确到位,亦不乏幽默风趣。这一场辩论会让笔者足足领略到了当代中学生的风采。由此可见,学生们并非无话可说,而是教者忘了给他们说话的机会、表演的舞台。创设教学细节是多么地重要!这一学期,笔者又接了初一的新生,在这群孩子们的身上,笔者更加注重巧妙的教学细节,对人潜能的无穷挖掘。在教学《天子的新装》一课,最后总结人物形象点明文章主题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细节: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歌曲,采用填词的方式,来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将所填歌词大声地唱出来。没想到,学生们四人一小组,讨论异常激励烈,创作的作品也令人叫绝。现选用一篇如下:天子天子真愚昧/光着身子穿新衣/百姓齐来看游行/争着来夸衣服新。那一节课,学生们兴趣盎然,积极地利用课文内容去编写他们的歌曲,影响至深。甚至,在以后的课文学习中,他们还不自觉地编歌唱曲,创作自己喜爱的歌曲。
教学细节是文化,教学细节是科学,教学细节是艺术,它需要我们教者去努力追求。细节决定成败,我们没有理由忽视细节、拒绝细节。当我们睁大发现的眼睛,开动革新教学论文的思维,捕捉到每一个有价值的教学细节时,课堂的出色会不期而至,我们的教学也会因之而具有生命的律动。

(宗海燕江苏省兴化市景范学校2257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