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四个误区

更新时间:2024-02-02 点赞:24328 浏览:10896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无穷的生机与活力。新的理念,新的策略,新的手段都不同程度地走进语文课堂。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机地融进新课程中所提及的“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等精神,让人感到扑面而来的新气味。与以前相比在理念上有较大的变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敢于探讨实践的精神值得称道,但有些做法并非值得学习,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一、只求数量不求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夸大要加强朗读。这在语文教师中基本达成共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文一定要多读。这的确以根本上转变了那种只听教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朗朗的语文阅读课。然而,在操纵过程中,有时课文读了不少遍,却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我们听的一节探讨课《安塞腰鼓》,一节课读课文达7、8遍,可谓“多读”;形式也多样,学生齐读,男女领读,分组读,挑战读;但对课文的情感理解并未在课堂读中逐步加深。只是简单地重复,虽也有评价,但都只是停留在声调、语气、停顿等层次上。笔者以为这样的“读”仍不是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读”。由于教师的指导作用并未体现出来。忽略了对每一“读”的环节的具体要求,并体现出一定的梯度——感知、理解、品味。学生无目的的阅读是不会有进步的。何谓“读”好?即:每读一次对文本的理解都上升一级。直到融入到作者的创作中去,情不自已;而不能滞留在“肤浅”的知识表面上。教师应通过不同方面对学生的每一遍“读”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读。如:第一遍读正确每一字,第二遍读出声调变化,第三遍读出情感体验。第四遍将其融合,读出自己的理解……这样再按要求评价,学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读就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更利于学生感受文章的内涵,努力达到更新的目标。

二、有助于教学,但过于冗繁

曾经我听过这样一节课,是关于一篇优美的讲读课文《春》的,这位教师在导入这篇课文时是这样设计的:教师先播放一段《春》的音乐,然后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感受,想象春天的景象。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孩子们跃跃欲试,纷纷发言:“我看到了刚发芽的小草。”“我还看到了盛开的桃花。”“还听到牧童的笛声。”“以前我看过电视,草原上有大雕。”……孩子们思维活跃起来,想法越来越多。为了正确理解课文,教师又安排了一段反映课文内容的春天的美景的录像。学生们在这种情境的引导下,仿佛真的置身于那绚丽多彩的春天中,此时教师才真正开始了这篇课文的教学。令人遗憾的是,此时一节课已近尾声。假如该教师在情境导入时,能避繁以简,省去那些不必要的环节,就能够更好更快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以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只重视朗读,而轻视默读

注重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工作、生活的质量,良好的习惯可使人终生受益.反之,消极有害的习惯,则会干扰人们按照有效的方式行事,并可能随时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习惯一旦形成,要想转变它就十分困难。因此,第一学段的“读”尤其要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而目前学生在第一学段普遍以朗读为主,大部分学生到第三学段默读习惯仍未形成。这与教师的重视与否,指导是否到位分不开。在不同阶段,我们应像对待朗读练习指导一样,按不同学段目标进行默读指导。如:七年级要紧扣“正确、迅速、适应”三个基本要求来进行,学生练习时,要求学生眼到、心到、口到,留意减少眼停的时间、次数。尽量不出现回视,逐步扩大扫视,不让学生用手指读,读后可通过信息摄取量测试“正确”,时间是非测试“迅速”,多做几次就有了“适应”。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默读速度普遍提高,效果明显增强。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更多的默读条件,课文中不是特别生动凝炼的语句(诗歌、散文、名段、名句)一般不让学生朗读,并让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把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只重视课内精读,而轻视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对课文提出阅读要求的同时,在每一阶段都提出了课外阅读要求:“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第四学段: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类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为此,新教材(人教版)特意编写了“名著导读”每册先容3本名著,分别由“阅读倡议”、“出断”、“点评”、“探究思索”等部分组成。设计者是独具匠心。而目前,我们学生绝大多数是没有完成这样的阅读目标的。“四大名著”初中生读过原著的有几人?他们所接触的文学名著基本上是以电视剧里看来的,只有故事情节,名演员,哪有什么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七年级的学生,在期末评价卷填空《水浒传》中“豹子头”、“花和尚”是谁的雅号时,居然有86%的同学出错。错者又多为女生。这说明我们的名著阅读完成得并不好。由于以小就没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不会自己寻觅阅读。我们不是要培养拿着“手术刀”解剖文章的“语文外科医生”,我们要培养的是布满审美情操的热情而细心的鉴赏者。但语文教师并没有人人都熟悉到上这一点,我们生怕哪篇课文中某个词没讲到,哪个不足没答全。我们不停地给学生阅读不足解决,我们让他们阅读的时间太少。他们就在这一字一句的细析中消磨着。
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讨,路还很长,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探讨,但不管怎样,只要我们能在平时的工作中,发现不足,思索不足,解决不足,我想,任何不足终极都不会成为不足。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教育教学革新教学论文不断深化的今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已逐步在走出误区,让我们共同努力,迎接教育事业明媚的春天。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