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中学语文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办法深思

更新时间:2024-02-29 点赞:22673 浏览:9849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衡量阅读教学质量的标准就是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此,广大语文教师都心知肚明,所以经常在考试前对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突击练习。但是,阅读量上去了,结果却不理想。由此可见,教师所采取的这种量大的阅读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中学生的阅读训练。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要提高阅读质量,就必须对原有的阅读教法进行大胆地改进,实施新的阅读教学方法。
关键词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方法

一、摒弃“灌入式”教学,重视培养中学生自能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要从培养的人习惯入手,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自觉阅读的习惯,才能养成自觉阅读的素质,具备这种基本的素质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需要。在阅读教学中,要该表过去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应该重点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自己去领悟阅读的真谛,自己去品味阅读的美,从阅读中吸取知识的营养。叶圣陶说得好:“阅读是自己的事,......靠自己的力才能养成习惯,培养真能力。”一个人习惯的养成和许多因素有关,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需要了解学生的行为动机、兴趣爱好、情感意志、性格心理,调动这些因素围绕着阅读习惯的养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列入到教学环节当中,抓好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教学
我国著名语法学家吕叔湘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弊端:“阅读课也好,作文课也好,都流行一套程式。教师按照这套程式去教,学生按照这套程式去学,都不必动脑筋。”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也体现着吕先生的这种描述。如教师在分析完课文以后,就是对课文进行分段,讲解每段的段落大意,然后就是归纳总结全篇的中心思想。语文教学参考书也是这样分析课文的。按照这种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教师自然会很省事。但对于学生而言,却失去了兴趣,还造成了课堂气氛不活跃,阻碍了学生思维地创新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高。这种教学模式违背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教学的教学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要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把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受融入到教学中,抓好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
要做到这一点,第一要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作者的构思思路。只有弄清了作者是如何想的,才能了解文章的内容。学生要理解全篇课文,也需要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弄清作者在创作时运用了什么材料,需要表达什么理念。正如叶圣陶所说:“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绝不乱走的。”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先要引导学生学生从“背影”入手,弄清作者对父亲满含深情以及父子间深厚的感情。懂得了这些,对课文也就容易理解了。第二,要通过阅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每篇课文的完成,作者都倾入了大量的心血,无论哪种文体或者描写,都包含着作者的情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量。例如教学法国作家都德的作品《最后一课》,就是强调作者强烈的爱国情绪。在教学中抓住了这一点,就能取得好的效果。而学生也会从中受到启发,在初读课文时,就会受到感染,并激发一定的情感共鸣,形成一种健康的情绪,对学生很好地领悟课文的中心思想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最后,要通过读课文了解文章的框架。课文的框架是全篇课文的重要表现形式,把握了课文的框架,也就把握了整篇文章的风貌。比如在教学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文章分成两部分,先理解什么是“百草园”,然后再理解什么是“三味书屋”,这样就框架明显,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作者为什么喜欢百草园而对三味书屋感到厌恶,从中体会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了解了这篇文章的框架之后,也方面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三、认清启发式这种教学指导思想,要精心设计问题,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结构

一位美国教学法专家说过:“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来考查。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技术,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效的。”从这怎样写论文www.618jyw.com
句话中可以知道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就必须能很好地提出相关问题。只有设计好提问环节,才能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教师不能为了教学热闹,设计出一大堆的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的问题,这样会让学生在阅读中分不清主次,有弄巧成拙之嫌。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认清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和作用,精心设计机构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问题,使得学生在思考中进入阅读角色,能够在思考中领会课文的要点,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结构。
对于教师而言,精心设计问题,可以带动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教学。目前许多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常常都喜欢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到划分段落、逐段讲析然后归纳中心思想、写作特色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这种单板的模式,让学生觉得学习语文毫无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设计一两个关键问题,就可以打破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走向,激起学生的参与感,使课堂教学节奏有起伏,呈现生机勃勃的课堂气氛。这无疑会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也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例如教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教师要向学生提问“济南的冬天总体上有什么特点”,并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到济南的冬天的特点就是“温晴”,那么,教师再进行课文讲解时,学生就知道从什么地方去理解济南的冬天了。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以上仅是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方法的初步探索,是否有效,还需要在今后教学实践的检验。但提高语文教学和学生的阅读水平,就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摸索有效的方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