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20 点赞:21147 浏览:9487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中学语文教材的人物画廊中,显示出精神行为美、道德品质美的人物形象不乏其例。它们发出的美的光辉,照耀着千千万万青少年的心坎。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浅析,捉住美的引发点,就能牵动美的思绪,引起血深探讨美的兴趣,逐步形成辨别妍媸、善恶、是非的审美观念。对此在教学中决不能忽视。

2、领悟语文教材中的自然美

大自然中的日月星辰、山水草木、风云雷电,经过作家的创造性劳动,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学形象。我们透过语言艺术的窗口,不仅可以看到作家形象化了的感情,而且可以看到感情化了的自然现象。当自然景物与社会中美的事物有着某些共同点的时候,常常由于作家的丰富联想而被赋予一定的文学形象,它们作为某种社会事务的比喻或象征,也显示出其独特的美。
莲,可谓百花中的一位仙子。周敦颐笔下的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作为自然物的莲,本来就给人自然的美感,而当他进入艺术领域里被誉为“君子”并作为高洁品德象征的时候,便显示出封建社会里那气节减震、不逐名利、洁身自好的“君子”的品格美和情操美。
对自然形象地描写,山河是一个重要的对象。人们描写山河不仅由于它与社会生活中的美有相似的特点,而且往往通过体现山河之美,表达人们对祖国、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策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覆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脍炙人口的北朝鲜民歌,按照草原游牧者的视觉角度,以游牧民歌的生活实感出发,逼真地描绘了他们的生活天地——策勒川的天高地阔。在深青色的苍穹之下,展现出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原,风吹草低肥壮的牛羊现于其间,好一派北国边陲的壮丽风光!这首民歌气势如大地一样雄浑,风格像自然一样朴实,气势如行云一样流畅,描绘了我国古代策勒川人民一派和平、安定、繁荣的生活环境,洋溢着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
当一定的艺术形象与情感完美的融合的时候,便创造出景真、情笃、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并显示出美来。
古往今来,教材中众多的文学形象之树,开出无数美丽的花朵。教材提供的是丰富饱满、异彩纷呈的情感海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把这些情感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让学生在激荡情感的过程中获得充分的美感享受,则使学生向美的殿堂又迈进了一大步。我们要以文学形象中的圣洁之花,感染熏陶学生,告诉他们语言和人格的联系,人是污秽语言的卑下,熟悉一切丑恶的可憎,一切美好的可爱。

三、激发学生创造美。

美是人的本质气力的对象化,人的本质气力在于创造。感知美、理解美、发现美的目的在于创造美。人人是创造之人,处处有创造之美。以语文教学的角度说,学生创造生活美主要体现在写作上。学生同在一片蓝天下生活,有的觉得生活绚丽多姿,丰富多彩,写作起来文思泉涌,或扬清,或激浊,挥洒自如;有的觉得生活平淡无奇,索然寡味;有的甚至感到生活时时是黑暗,处处是丑恶,要他们作起文来,那艰难、那痛苦就不言而喻了。我以为写作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学生心中有无对生活美的发现,是否有体现美的。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都没发现美的哪里的人,能在他的作品里描写出生活的美来;同样一个对生活无动于衷的人,也断不能在作品里抒写出让读者激动不已的情感来。因此,要想让学生在作文的天地里淋漓尽致地创造生活美,关键要学生有创作的源头活水,要做生活的主人,不做生活的旁观者,即善于用美的眼光去审视生活,领悟生活。它要求首先能识别哪是真善美,哪是假丑恶,然后按美好的愿望去褒扬前者,鞭挞后者。由于中学生下处于好奇、善思索的阶段,对生活开始有了自己独到见解,但由于受到自身阅历、学识水平、思维策略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得出的结论有时往往有偏激或偏颇之处。以某种作用上说,教师此时如能用科学策略加以引导,无疑像在学生跋涉生活的途中竖起一座座路标。其具体策略可以是先介结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浅析不足的态度和策略,然后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实践和运用。如口头作文法,命题讨论法,一题多做法。让学生体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生活哲理,懂得生活是复杂的,原本就是真善美、假丑恶的交织与较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就应该崇尚真善美,鄙视假丑恶,并把它形诸于笔端。这样的话,我们的学生不就成为了生活美的创造者吗?
作文是学生审美能力创造的重要渠道,语言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创造赐与积极肯定,鼓励他们大胆创造,满腔热情的讴歌我们伟大的时代。一学生在《爷爷的爱心》作文中,成功塑造了爷爷慷可解囊,捐资助学的崇高形象,同时,爷爷是一个吝啬得连一个鸡蛋也舍不得给我吃的人,成天成天地攒鸡蛋。一日村里召开了“捐资大会”之间爷爷满面笑脸的走上主席台捐献出50元钱。爷爷“这一反常举动”是“我”大惑不解,原来这钱是爷爷辛辛劳苦积攒鸡蛋换来的。这件小事不仅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美感,而且使人受到精神上的感染。在《我们的学校》、《我的小天使》等说明文写作中,不仅能捉住说明对象的特点,而且能公道选择说明顺序和恰当的使用说明策略,使被说明的事物一目了然的显示在读者眼前。再如学生在进行议论文写作中,不仅能旗帜鲜明地提出观点,典型多效的选择论据,而且能留意议论文语言的正确性和分寸感,讲求论证结构的逻辑美。
学生在写作中能创造美,在口语方面同样也能表达美。在现代信息社会中,通讯设备现代化,口语交际增加了,这给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当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确令人忧虑,中学生讲不清一件事情或一个道理的例子屡见不鲜,这与当前素质教育的形势是相悖的。因此,在进行口语练习时,要留意针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以审美的心理来待口头表达练习。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课前三分钟即席演讲”的形式,即每节课抽出三分钟的时间,搞一次即席演讲。课前先拟好几个热门话题,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如“读书是否有作”、“谈心中的偶像”、“中学生不该上网”、“如何对待男女同学的交往”等等。演讲时以三个方面要求学生:一是语言美,就是用语要文明得体流畅;二是仪态美,姿态要自然;三是思辨美,就是内容要有思想性和审美性。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不少学生在演讲时仪态自然,观点鲜明,条理清楚,妙语连珠,使听者获得美的享受。同时,我还开设了专门的口语表达课,将口语表达放在与作文同等重要的位置。利用这些口语表达课讲授口语交际知识,并不失时机地在课堂上开展表情朗读、诗歌朗颂、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实践证实,这些做法对提高学生的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在教学中,我注重语言教学过程中情感交流的“三维性”,教师的情、学生的情和作者和作品中表露得情,三者融为一体。我作为教师,把作品中的无声文字所给予的思想感情,通过自己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表达出来,传给学生。因此,我在备课时要细心揣摩作品的情感脉络,揣摩作品情感的深入理解和体验,才能酝酿和调动起自己的情感,为再现作品的情感做好心理上的准备。课堂上,我努力创造意境和渲染气氛,生动一再现作品的形象和情感,要让学生其情,教师首先得有其情,只有教师凭借自己丰富的情感把作平的喜怒哀乐再现出来,才能感动学生的心。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中致力于创造美,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才能,显示自身的本质气力并形成自己教学的艺术风格。
总之,在进行语言教学时,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美,创设情境,以美调动学生的情绪活动,这样才能沟通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让学生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就要不断完善学校的“美育”,让学生通过感受美,鉴赏美,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心理、高尚的审美观念,以而使庸俗自私低级趣味退避三舍。教师假如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那就会成为一个蹩脚的教书匠。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并以高尚的审美观指导教学,才能产生“一览众山斜的自豪感,率领学生感知美、鉴赏美,继而创造美。语文教学才会真正成为洋溢着美的活动。到时候,我们收获的将是美好的明天——新世纪的“伊甸园”!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