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25 点赞:30260 浏览:142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如何让小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课,有效提升孩子们的语文能力?笔者以为,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强化朗读练习,要让孩子们在朗读中不断感悟,在朗读中培养和提升语感,在朗读中着力强化情感的陶冶,以而全方位地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简单谈谈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朗读要注重理解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语言优美、质量上乘,内容也相对轻易理解,大多数语句对于孩子们而言也能读懂,大可不必花时间深化浅析、强化理解。但是,假如碰到难以理解的课文,教师在讲解的基础之上,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去理解,将朗读作为学生亲近课文以及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主要手段。例如:在教学《五彩池》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以“朗读”为主线,开展以下教学流程:读一遍,让体感知课文;读二遍,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进一步掌握五彩池水池的形状、大小、数量以及池水的颜色;读三遍,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五彩池的美妙神奇;读四遍,让学生去背诵,在朗读中逐步积累;读五遍,让学生能够口头复述,可以根据画来先容一个个具体的池。以而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课文,不仅可以真正促使学生亲近文本、理解课文,而且还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朗读的能力。

二、朗读要注重感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讲完一段课文后,就让学生将这一段有感情地朗读一下。那么学生如何能才能布满地感情地去朗读课文呢?假如教师不去探讨、不去探讨、不去实践,那么就无法真正让孩子们富于感情去朗读,学生也只能是装腔作势、拿腔作调地肤浅读一读。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实施朗读教学的:不断鼓励学生将朗读与感悟有机地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先感悟理解,之后,再开展朗读竞赛,以而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布满感情地去朗读文本。例如:在上《三袋麦子》这一课时,笔者先是引导学生学习一下小猪是如何处理这一袋麦子的,然后,再安排学生开展第一遍朗读,引导学生完成“小猪把这袋麦子看作是(),所以把它()”这个练习,这样做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深化理解这一段;之后,再要求学生分组开展第二遍朗读,看看谁读得像,这样的做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最后,再让学生戴着头饰开展表演朗读。如此一来,笔者哪怕不提“布满感情朗读”,孩子们也纷纷能读出感情来。

三、朗读要注重基础练习

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朗读练习,教师要重视孩子们在朗读练习过程中的内心体验。一是要明确练习要求,要让孩子们在朗读时,集中留意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抬头挺胸、读得响、读得畅等。二是要明确朗读要点,要求孩子们能够正确、流利用普通话来朗读课本。在朗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孩子们留意朗读的节奏、朗读的语调,留意低、轻、重、强、弱、快、慢的音调。尤其在诗歌的朗读,一定要读出节奏。三是要明确朗读的策略。教师在指导孩子们朗读时,每次都要有练习侧重点,有的要读出节奏;有的可捉住关键词朗读。例如:笔者在上《三袋麦子》这一课时,针对“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了面粉,又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这句话,让学生牢牢捉住关键词朗读;还有的必须要捉住标点符号去朗读,再以《三袋麦子》这一课为例:“老人抚摩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这一句话,可以鼓励学生捉住两个标点符号去感受土地爷爷的热情,长期以往,孩子们必然会掌握朗读的策略,以而大大地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

四、朗读要留意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朗读练习,教师要重视朗读方式的灵活多变,由于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比较小,留意力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策略只会使学生昏昏欲睡。所以,必须要留意讲究朗读方式。在教学实践可以采取个别领读、全班齐读、分组朗读、两人对读、分角色读等方式进行。在推进上述朗读活动时,教师要了解各自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以种种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朗读,例如:笔者在上《颐和园》这一课时,笔者再让学生预习一下课文,之后,对学生说:“现在有谁愿意给老师当一下导游,引导老师去参观一下美丽迷人的颐和园呢?”由于学生都预习过课文了,所以都跃跃欲试地想体现一下自己,之后,笔者针对学生想做导游的想法,就顺势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让老师一听就明白颐和园的具体景点。上述简单的几句话一下子激发学生的读书,为了争当导游,孩子们都开始认认真真、有滋有味地开展朗读起来了。
【参考文献】
[1]《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关于普通中学普及普通话的通知》.1993年2月20日.
[2]陆为杰.小学语文朗读练习的特点及实施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3]李瑛.新课改理念下开展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途径[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
(作者单位:江苏滨海县天场乡天场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