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人格

更新时间:2024-03-28 点赞:20282 浏览:9277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何谓人格?教学界和心理学作出了这样的解释:人格是做人的资格,就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品格和最少应具有的权利义务,也是个人相对稳定的比较重要的心理特点的总和。这些特点包括个人能力、气质、兴趣、爱好、倾向等,他们是在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逐渐形成巩固的,包括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勤奋、谦虚、爱祖国、爱人民、爱自然、爱集体、乐于助人等。可见,人格是人全面进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谐进展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是教师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教育的核心。作为一个教育者直接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假如能在人格培养上获得一些成就,即使在知识的传授上达不到量的标准,也不会觉得可惜。以宏观上讲,语文是历史长河中民族聪明生命的结晶,其内核就是它的人文性,即思想情感、文化内涵。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文字,以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进展、学会做人,通过语言去解读人生,在实践中深化、感受、塑造人格,进而提高生活、生命的质量,这些毫无疑问都需要语文教师为人师表,以自己高尚的人格,以文章丰富的内涵来启迪学生,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进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为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全方位投入,把学生的认知思路和自己的教学思路及作者思路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对课文整体认知中受到情感熏陶,引起强烈共鸣。

一、布满的诵读让学生感受美

诵读课文是把书面语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后的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策略,是陶冶学生心灵的催化剂。所以教师指导学生诵读时要特别留意与表情达意有直接联系的语气、语调、抑扬抑扬、节奏等,并灵活运用到具体的朗读中,如教学高尔基的《海燕》不要首先先容作家作品,而是先给学生一遍布满美感的范读。标准的普通话、跌荡起伏的节奏、生动变化的表情会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仿佛感到狂风雨来临了,看到了各种水鸟在乌云中翻滚,听到了海涛拍打海岸的轰鸣……情感的体验会加深学生领悟大海的辽阔、深沉和壮美。还有一些声情并茂的文章,如的《沁园春·雪》热烈激昂,郭沫若的《天上的市井》神思飞扬,冰心的《纸船》富有童贞……这样指导学生诵读,让学生受到一种美的感应,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

二、营造情感氛围,让学生鉴赏美

文章不是无情物,凡文皆有情,无情不成文,所以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正确理解文中之情,让作品情感先感动自己再感动学生。如朱自清的《背影》,以独特角度捉住文中“我”四次流泪的描写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验一种伤感、感动、失落、思念相互交错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要靠教师去引导,让学生开拓;交给学生走进作者情感大门的钥匙,让学生捉住作品情感去鉴赏作品之美。

三、展开联想、想象,使学生升华美

现代科学技术为语文教学展示美的世界和魅力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使语文教学更好地把学生带入美的境界,可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使美撞击学生的心灵,进而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热爱美的情感。如教学《听潮》时在学生领略了如诗如画、气势非凡的海睡、海醒图时,情感逐渐变化,这时把学生观点引向海怒图,以声音、形态等方面渲染启发学生借助想象联想感受大海震天撼地的声响、豪放不羁的性格、雄壮开阔的气魄,这种所向披靡的气势会让学生心潮澎湃,与作者感情汇成一支巨流并升至顶峰,实现完美的和谐,熟悉到“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这样蕴涵于课文中的情感则有时似清甜甘露滋润学生的心田,有时似大海波涛撞击学生的思潮……

四、指导学生实践,实现自我完美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声情并茂的作品中感受美、鉴赏美、升华美,提高了朗读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除此以外,我还重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引导学生介入到课文中去实践,充当文中人物,感受作者颂扬的高尚人格,以而使他们在实践中受到启发。如学《天子的新装》一文时指导学生像演员记台词那样阅读,在学生熟悉了天子、大臣、骗子、群众和小孩等各种人物的基础上,把课文改编成话剧:由学生自编自演,在排练过程中学生不愿当骗子,更不愿当天子,争当小孩。可见学生十分清楚真、善、美,假、丑、恶;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熟悉了其中的教育作用,于是不再挑角色,并且练得投入、演得认真……观看的学生在大笑声中骂出“一群忘八”,并赞扬小孩的天真大胆……进而增强了学生明辨是非、识别妍媸的能力,使学生人格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完善。
这些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健康营养,并在人格上产生共振,以而既提高学生熟悉能力,又铸造了学生健康人格。

五、把握丰富的思想内容,完善健康人格

选入课本中的课文蕴涵丰富的思想内容,可谓是完善学生人格的一片沃土,为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其上风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如教材中的“富贵不能淫”的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先生“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要求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的小蜜蜂“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灵魂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总之,这些潜在的人格资源对培养学生的人格具有得天独厚的上风。只要我们教师对教材认真挖掘,在语文教学塑造人格的沃土上辛勤耕耘,对株株幼苗热情浇灌,他们一定能崇尚科学、有强烈的正义感、是非感,并与人为善、关心他人、乐于助人,也一定能具有高尚健康的人格,将来一定能成为参天大树,成为未来的建设之材,语文教学也会呈现出“驿路梨花处处开”的动人景象!
参考文献:
[1]万云英主编.学校教育心理.
[2]龚源,野岛主编.基础教育优秀论文选集.中国标准出版社.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