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语文教学误区

更新时间:2024-03-26 点赞:30282 浏览:1430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与学生想象力进展的冲突
语文教学重视在阅读过程中唤起以往的情感体验,融入新的乃至突发的情感体验,以而完成对文本意境、形象、情感的再创造或再体验。而在多媒体教学中,部分教师则将文本中的景物、人物乃至故事情节的进展过程都逐一呈现给学生。固然,学生是得到了直观的感受,但学生对人、物、景的印象都固定在了某个特定的人、物、景上,自身的创造性形象思维就遭到了扼杀。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反对看电视、电影等视频而提倡多读书的理由,视频形象轻易引发人的惰性,总在扼杀人的想象力,只有在文本的阅读中才能积极有效地拓展人的想象空间。
一位教师在执教公然课《九寨沟》中,学生还没有细细地朗读课文,教师就匆匆出示了九寨沟的山水画面。扼杀了学生想象力,学生根本不会再去作其他丰富的想象,哪里还有什么“一千个读者心中的九寨沟”?
多媒体的操纵与语文教学个性化的冲突
语文教学最讲究个性化,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地调动自己的情绪,进入文本所营造的意境氛围之中,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情感,以而让师生共同进入课堂情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师生交流。教师的个性包括教师不俗的仪态、澎湃的、富有亲和力的语言、流畅的书写,尤其是处理突变的能力。可是,有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却不见了教师朗诵的,缺少了情绪的感染;不见了教师流畅的书写,少了文字本身给学生带来的感染力。
多媒体制作的程序化与语文教学的灵活性的冲突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夸大语文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思想、知识和语言,去阅读,去浅析。这就决定了课堂上会有很多不定性,教师必须随机调整课堂结构。然而,由于多媒体课件都是课前编制好了的,有其固定的程序,很难随时调整。多媒体的制作假如细化就不可避免地限制了教学的基本流程,教学过程只能根据已经制作好了的多媒体亦步亦趋,无法做太多的更改。可以说,多媒体制作的教学流程越细致,课堂教学受到的束缚就越大。于是,教师不敢随便转变教学思路,即使学生有不足,也只好听之任之,这就限制了课堂结构的灵活性,不利于鼓励学生发现不足、探究不足。多媒体介入过多,教师成了多媒体的工具,而不是多媒体成为教师的工具。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学生学习主体的泯灭。
多媒体的操纵与师生心灵交流的冲突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因此,语文教学就不只是认知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要有一个心灵交流过程。在我听到的很多多媒体语文课中,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都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师生心灵交流的空间,而整堂课给人的感觉是呆板的、冷漠的人机对话。教学过程中的心灵交流是弥足珍贵的,课堂上有时学生一次会心的笑意,一次微微的颔首,都是学生的思维和教师的讲解、点拨、诱导产生共鸣后的结果,也是学生的思维练习有所成功的体现。
多媒体语文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设想不到的不足,而这些不足则是我们教师和学生在开拓这一新领域时所必须共同解决的,使大家对多媒体语文教学的方式形成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能够有一个比较统一的熟悉,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以而推动语文教学网络化、现代化的进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