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语文教学反思新课改下语文教学误区及对策学报

更新时间:2023-12-22 点赞:17580 浏览:7308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改的实施,使语文教学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的崭新面貌,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扭曲新改革理念、偏离新课改方向的误区。反思误区,提出对策势在必行。

一、加强综合性,不应边缘化

新课改主张语文课程要打破学科本位,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要在语文课程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在其他的课程、其他的场合中学到语文,这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一次重要突破,也是我们在语文新课改中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却偏离了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使语文边缘化、模糊化、空洞化。譬如在讲蒲松龄的《狼》时就完全脱离了课文,将语文课上成了一节介绍与“狼”有关知识的专题课等。这样做显然是对语文的极大误解,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荒谬的,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深刻的反省。在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时,教师要敢于跳出教材的框框,积极开发一些内容丰富、贴近学生实际的综合性学习资源,同时要明确开展综合性活动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对话交流”不是“颠覆文本”

新课程提倡创造性阅读、个性化阅读、批判性阅读、多角度多层次阅读、自主阅读、独立阅读、多元解读,强调阅读教学中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和交流”,并且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强调读者的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作者)的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一个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并不是如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否定文本的地位及确定性;瓦解文本结构的完整性、整体性;与文本“反其道而行之”的“对着干”、“颠覆文本”。这样的阅读教学是荒谬的,是对新课程“创造性阅读”精神实质的歪曲。

三、重视“拓展”、“迁移”,轻视文本的核心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跨领域的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这种拓展不是随意的,而是应该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正是语文本身。我们应该围绕语文来拓展、迁移,以让学生对语文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更真切的体验为目的,向语文的更深更精彩处拓展。脱离了这个中心、方向、目的,拓展就没有意义,没有效果。一些语文教师为了赶“时髦”,以为不“拓展”、“迁移”一下,就不足以提升语文课的品位,就不足以体现新课标的新理念,于是每堂课必有“拓展”、“迁移”这一道“风景”,一定要塞进一些课外资料,进行“读写结合”、“内外互联”式的强化“训练”。如此不分课型的、硬性的、“拉郎配”式的“涉外”活动,挤占了文本阅读理解的宝贵时间,对文本“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地解读,影响到课堂教学基本内容的学习及核心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四、强调合作讨论,忽视教学实效

新课程主张改变过去教师单向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要求语文课程由“专制”走向“
”,由“封闭”走向“开放”;要求语文课程体现个性特点,满足时空变化的需要,满足人的发展所需求的适应性和张力。在课堂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将这些新课标精神集中落实在合作探究、课堂讨论这一环节上,出现了语文课上课课必合作、节节必讨论的现象,但在这些看似热闹的合作、讨论现象背后,其实隐藏着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七“不”——不给时间(不给时间研究、思考)、不给材料(空做空想)、不给背景(没有任何依据)、不给方法(瞎蒙、瞎猜)、不交锋(各做各的事、各说各的话)、不辩驳(做出来、说出来的都是对的)、不分析(只有表态,不问为什么);两“假”——假答案(问的是A,答的是B)、假统一(不管是什么答案,都会评为“好”);一“无”——无结果(没有解决任何矛盾和疑难)。这样的“合作、讨论”徒具合作、讨论之形,并无合作、讨论之实,是典型的形式主义。

五、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在师生关系上做了比较大的调整,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认为语文教师是语文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学生自主学习的监督者。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改变自己对文本和学生的态度,把自己作为文本的探索者,而不再是文本的传声筒,把自己作为学生的对话者,而不是结论的提供者,“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独特的阅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师生关系的调整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和主体性,却也使一些教师走进了“教师无为”的误区:无设计、无活动、无立场。我们应该看到,新课程调整了师生关系,但并非要教师从教学过程中全线退出。要改变的,不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只是教师的角色。只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批评、鉴别、欣赏,才能达到交流、补充、综合的目的。而这,正是“对话过程”的本义之所在,也正是语文教师的作用、语文教师这个职业的魅力之所在。
上述种种误区都是错误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的产物,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消弭语文教育的本体价值和根本内涵。因此,我们应对这些问题引起高度警觉。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不断地反思和探索,及时总结新课改的经验和教训,为摘自:学术论文网www.618jyw.com
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共同努力。
(李斌娥甘肃省定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7430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