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效果好

更新时间:2024-01-14 点赞:21160 浏览:9475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教学实践上,“应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新课标明确地告诉我们:语文教育教学应走生活化的道路,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布满生机与活力,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阅读教学更应如此。

一、学用结合,把语文引入生活

课文中所写的人和事、所抒的情、所说的理都来源于生活,是作者把自己的经历过程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因此,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进入作者的心灵、进入角色,真正使学生了解文章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作者的心灵呼吸。例如,在教《的少年时代》一文,学生对少年时代的历史背景不够了解,为此,我在教学前,让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身边的老人,了解的故事,并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这样学生不仅全面了解当时的环境,还深刻理解的伟人精神。这种教学方式,使同学们兴趣盎然,情绪高涨。他们在了解课文含义的基础上充实了学生的生活,拓展了他们的学习空间,增加了语文实践的乐趣。又如《以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虽是高度艺术性与思想性完美结合的文章,但由于学生和作者的生活年代不同,所以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过去的教育制度和私塾生活。在教学时,我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封建教育制度会摧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我们的素质教育是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样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二者之间有着着明显的时代差别,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不仅使学生思维不局限于课本,而且使封闭的语文课走向了广阔的社会。

二、活用教材,让教学回归生活

语文的“源”在生活当中,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都是大千世界广阔的反映。我们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定.用生活的底蕴去诠释,用生活的经验去解读语文材料。如教学《南京大屠杀》一文时,由于学生对抗日战争了解较少,很难熟悉到日本法西斯惨绝人寰、令人发指的罪行。为了拉近学生与语文的间隔,教学前,我让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搜集一些关于抗日战争的材料,同学们根据自己喜好,自动分组进行,纷纷把自己劳动成果展现出来,有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罪行的事实、有讴歌抗日英雄的优美诗词,在共享抗日战争资源的基础上,学习课文内容,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抗日战争过程,而且进一步熟悉到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学生们牢记民族灾难,毋忘国耻,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尝试实践,让学生体验生活

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去亲身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教学时,我们不但要创设不足情境,展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还要让学生联系己有的经验,去体验生活,去感悟生活,加深感受。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他经常把学生带到野外去,到“词的源泉”去旅行,他把这称为“蓝天下的学校”、“欢快的学校”。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很多语文大家都主张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倡导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向生活的各个领城拓展、延伸,把语文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及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吸取生活素材和语文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能力,教学中,应把听、说、读写与生活相结合,做到读有嚼头,写有源头,全盘皆活,甚于思想教育。

四、创设情景.让课堂再现生活

课堂教学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是师生间感情和知识信息的交流.二者的交织活动,共同汇成教学过程中信息回路的总流。若能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再现生活,使学生在高昂和愉悦的情绪中,随问而思,随引而发,便可加大信息回路的总量.以而收到可喜的教学效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无论是浅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还是讲解议论文中的观点、论据,往往都会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假如课文所反映的内容离学生的实际认知有间隔,在学习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感受.使他们贴近课文,如在《烈日和暴雨下的祥子(小说片断)这篇课文的讲析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口述在烈日、暴雨等恶劣天气下的所见所感,再导入课文学习,让课文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有贴近之处,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文学大师老舍先生景色描写的语言精妙所在,更深地领悟环境描写对于人物悲渗命运的烘托作用。
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动力和参照吧,同时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获得各色人生经验,品位各色别样人生。让我们“展开语文与生活的双翼,自由地翱翔”,在新课程指导下,使语文与生活双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