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语文教学应注重“三个延伸”

更新时间:2024-02-17 点赞:21241 浏览:9528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单凭课堂这个渠道进行语文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紧密结合当地的特有资源,让其成为帮助学生学好语文的有利工具。我巧借学生生活经历这一资源,使语文教学锦上添花。我指导学生在学习某些课文时联系古今,联系中外,通过比较,升华对文章的理解。
关键词:语文教学本地资源生活经历比较教学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为将来参加工作后,充分利用语文这一工具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单凭课堂这个渠道进行语文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积极引导学生扩展阅读视野,深入社会,到更广阔的空间里去汲取学习语文的营养,让学生在观察中思索,在思索中提升,在提升中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一、走出校园,向本地资源延伸

全国各地都有独具特点的教育资源,因地域有别,各地的特点资源也各不相同。泊头市是有名的铸造之乡、梨枣之乡、汽车模具之乡,有典型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最大的清真寺就坐落在泊头。在教学中,我紧密结合当地的特有资源,让其成为帮助学生学好语文的有利工具。我带领学生去参观华北城工部旧址,华北城工部旧址是抗日战争年代留下珍贵遗产,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通过参观抗战年代留下的文物,聆听革命老八路讲的战争年代的故事,使学生感受很深,思想得以升华,心灵得以洗礼,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我带领学生去参观军屯惨案纪念碑,在那里日本人杀害了我国同胞140余人,是日本侵略我国的有力罪证,学生们通过诵读碑文,观看日本侵略者留下的一些物证,听村里老人讲述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思想受到很大的触动,受到了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为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我带领学生走进梨行,在欣赏戏班美景的同时,体味农民辛勤的劳作;走进车间,在感悟泊头市工业化进展进程的同时,体味工人师傅的生活艰辛。大运河穿泊头市而过,我领着学生倘佯其中,去亲近自然,感悟自然,体味春天的气味,寻找春天的足迹。我和学生一起进行野炊,野炊过后,我同学生一起收拾好垃圾,装入塑料袋带回,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引导学生把学习语文的触角向本地资源延伸,学生的视野宽了,思维活了,写作素材多了,牢固树立了大语文的观念,懂得了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可以学习语文的道理。

二、激趣课堂,向学生的生活经历延伸

当前,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学生假期随家长外出旅游,去过很多名山大川,到过很多旅游圣地,领略过很多古迹,亲身感受过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旅游中收集了很多见闻。这些都是学习语文可利用的资源。在语文学习中,我巧借学生生活经历这一资源,使语文教学锦上添花。如:在学习《岳阳楼记》这篇课文时,在学生通篇诵读的基础上,我问:“哪位同学到过湖南的岳阳楼?”想不到竟有十几个同学举起了手。我又问“谁来说说岳阳楼四周的景色如何?楼上有哪些名人的诗词歌赋?你对岳阳楼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同学们争先恐后,踊跃举手,他们生动的讲述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建造年代、周边景色、名人诗词,以及那里的所见所闻,讲述不建全的其他的同学再予以补充。他们讲的绘声绘色,其他的同学听的如醉如痴,由于这些内容是课本上没有的。通过他们的讲解,大家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既增加了课外知识,又开阔了视野。可以说,巧借学生的生活经历学习语文是深化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创举。

三、比较教学,向古今中外文学延伸

进入中学后,固然作业量多了,在校时间长了,思想压力大了,但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结合学生实际,我引导学生扩展课外阅读。我向他们推荐了一些励志方面的书籍。天天坚持,几年下来,大多数孩子对古代的经史子集都有一定涉猎,外国的名著也读了很多。
有了这个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在学习某些课文时联系古今,联系中外,通过比较,升华对文章的理解。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文时,我引导学生阅读李白的《送别》,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实甫的《西厢记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