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语文教学“一课一得”

更新时间:2024-03-05 点赞:33085 浏览:1551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学科的基本知识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仅就单篇课文来说,其基本知识就包罗万象,倘若每篇课文的知识要点在教学时都面面俱到,秋色平分,其结果只能是教师费心费力,学生却收效甚微。假如在课文教学中,捉住重点,指导学生在每篇课文中切切实实侧重掌握某个知识点,即“一得”,这样日积月累,积沙成丘,汇水成河,必将有所得。
在语文课教学中,找准“一得”之点,再采取讲、读、练有机结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确有“一得”,这是“一课一得”法的两个基本点。
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教学中,笔者选定的“一得”之点是:巧妙的构思。为了使学生对此确有“一得”,笔者采取了课堂讲读与设计习题引导学生当堂解答相结合的策略。
讲读时,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揣摩、推敲的:本文开篇就扣住了读者的心弦,越看越觉得需要弄个究竟,真叫人读不释手。如此大的魅力是以何而来的呢?这是由于作者调动了种种高明的文学手段。本文具有的特点之一就是:巧妙的构思。
一、悬念巧
小说的开头,每当大海船开进港口来,父亲总要重复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假如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于是于勒便引起了读者的留意,读者越是往下读,越是想看到于勒。看看这个过去的“流氓”和“无赖”如今究竟发了多大的财,究竟给菲利普一家带来了多大的好处。为于勒的到来,菲利普这一家不是等了几天、几星期、几个月,而是等了整整十年!他们一家人对“未来”不是一般地盼望,而是贪婪地渴求,是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还制定了购置一座别墅的具体打算。这种种计划究竟实施得怎样了?那一座别墅究竟建筑得如何?种种悬念,迫使读者不得不弄个明白。
二、剪材巧
小说的开头只用了简短的几句话就交代了菲利普拮据的家境。小说中若瑟夫二姐由找不着对象到有人求婚,由求婚到结婚,由结婚到游哲尔赛岛,这个情节是最节约笔墨的。短短几百字,既写出了于勒信的“威力”,又写出了菲利普夫妇自私虚伪、巴望享乐的心理,同时又为下文遇见于勒创造了情节进展的条件。还有小说快要结束时,只简单交代一句:“都不再说话……那就是哲尔赛岛了。”至于这家子人如何下船,怎样游哲尔赛岛等这些与主题无关的事儿,作者只字未提,点墨不洒。
此外,在描写人物时,作者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手法:有明有暗,有虚有实,有详有略,以而有效地节省了笔墨,有力地体现了主题。如小说题为《我的叔叔于勒》,但于勒却是作为暗线,虚写和略写的;小说中的“我”固然作为叙事的主线贯串全篇,但对“我”的描写也用笔甚少;至于菲利普两个女儿、女婿等,更是廖廖数语,一笔带过;而对菲利普夫妇的外貌、语言、性格、心理活动等的描写确实做到了绘声、绘色、绘形、细腻,真可谓淋漓尽致,入木三分。由于作者就是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反复无常的态度去体现主题的,故不惜泼墨着笔,理所当然。
三、谋篇巧
《我的叔叔于勒》以题目上来看,似乎表明小说的主人公就是于勒,然而他在作品中却是一条虚线,而菲利普夫妇则是以实线出现的,他们才是真正的主人公。于勒直到故事即将结束时才似现非现,他的出现标志着小说的到来,也是菲利普一家人欢快至极的时刻,故事进展到这一步,热烈的气氛达到了顶点。然而,此时的于勒,不是以阔佬而是以穷光蛋的身份露的面。实线与虚线总算接上了火,刚一接上火,极乐的气氛由最高点骤然降至最低点。小说在这里戛然而止,恰似绕梁余音,耐人寻味。
四、结尾巧
小说写完看见了哲尔赛岛,接着就只用了一句话结束故事:“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这句话看起来平凡质朴,但我们却以平凡中看出了神奇,以质朴里窥见了光华。由于这句平凡质朴的语言在菲利普夫妇自私、虚伪、冷酷、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脸谱上,又增添了一层浓浓的油彩。
本文正是通过巧妙的构思,深刻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成功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因而教学本文时,应始终捉住这一特点进行讲授,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逐步揣摩、领悟到巧妙的构思对刻画人物的性格、体现主题的作用。
总之,语文课教学应做到一课一得,课课有得。这样的日积月累,汇水成河——学生的基础知识自然就能增加,智力定能开发,能力也必然会得到提高。
(李永旭江苏省新沂市窑湾中学22143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