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

更新时间:2024-04-14 点赞:3693 浏览:1215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教学所担负的德育任务是多方面的,有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有学习目的的教育,有道德品质的教育,还有劳动观和审美力的培养教育等。而这很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一类是情感方面的,另一类是熟悉方面的。所以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情感渗透与熟悉渗透这两条途径,将它们有机地渗透于语文知识的教学过程中。
另外,人类熟悉客观事物的规律是以具体到抽象,以感性到理性。而中学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及抽象思维都处在最佳进展时期,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情感,或者通过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理性熟悉,以而把德育的诸多内容有机地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因此,情感渗透和熟悉渗透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进行有机渗透的两条重要而又可行的途径。
新课程倡导“、同等、博爱”的教育主题,让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教师可以把自己的角色定为导游、主持人、朋友等,不再是独霸讲台高高在上。师生交往应成为情感交往,形成“情感场”。每一位教师都应把自己专注的神情、亲切的微笑、信任的目光倾注在学生身上,让其产生的张力达到最高的境界和层次。因此,教师必须介入和体验,深入学生的感情世界和理智世界中去,与每一位学生零间隔接触,全方位沟通,向纵深进展,形成“对话性”课堂。现代教育是合作的艺术,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当前的语文教学还较为死板,缺少与活力,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的进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生没有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适时创设情景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感染
和锻炼
在几年的实践中,笔者除了运用传统的讲授策略,还创设情景性的活动,提供给学生很多实践的机会。
“我需要关心,但不是溺爱式的关心;我需要关心,但不需要护短式的关心;我需要关心,更不需要拔苗助长的关心……”这是曾写在一个学生作文本上的一段话。笔者反思很久,对待学生,这不仅仅是一种教育艺术,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是对他们自尊心的保护。林肯说过: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美。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也曾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重视,欣赏是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爱是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只有在青少年时期被人尊重,学生才可能获得自尊,并可能学会尊重别人,而自尊和尊重他人是一个学生具有健康人格的首要条件。自尊自爱是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的人性的光明面。自尊心可以升华为上进的动力,自爱能够激活为奋斗的精神。以上这些都使笔者深深感受到作为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育观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上风。
由于种种理由,中学语文的德育往往只考虑道德熟悉和道德感情,而忽视道德行为和意志,因而只停留在低级阶段,或者只考虑到课堂内的“感情陶冶”,至于课外怎样去自觉实践,就很少管,甚至不管。这很难说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有些学生一踏上社会就抵挡不住坏人坏事的诱惑而陷入泥淖,他们大部分不是没有道德判定力,而是缺乏道德意志和道德习惯。实践证实,道德意志和习惯的培养更为困难,更为重要。必须夸大德育规律,在确立熟悉、培养感情的同时,使已经通过形象的感染、感情的渗透所激发出来的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有一种经常实践的感受。
促使学生“作各种行为方式的迁移”是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当学生出错误时,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以申诉权,让他以容地讲明错误是怎样发生的;其次,帮助学生认清错误的性质及危害。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受到心灵的震动,产生真正的感悟,终极使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学会审美”,全面和谐都进展。
当然,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具有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除了语文课的教育和引导,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师生共同创造的,是形成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它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推动教学论文学生的健康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新课程倡导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重视班集体建设,以良好的道德文化氛围感染学生。笔者以为,建立一个科学、、同等而又不乏约束力的班集体,对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4利用作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德育
意识
作文是进行语文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作文教学的过程不同于作文本身过程,它是教师指导和学生作文的合作过程,是一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密切结合的过程,是一个教——学——做的统一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渐进过程,是一个真、善、美的完善过程。
首先,作文的命题对学生的写作思路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应重视命题的设计,引导学生确立积极健康的写作思路,启发他们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其次,如何引导学生判定是非,区别荣辱,分清好坏,把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使其熟悉逐步靠近真理,使其感情逐步走向健康,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铸造和锤炼。
最后,少年儿童以学习握笔写字到造句联句,缀段成篇,正像孩子学走路一样,得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教师应当像教孩子走路那样,积极引导。所谓积极引导,主要包括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两个方面。教师在作文批改中,不要眼睛只盯在语言形式方面,而要高度重视思想内容方面。要十分留意学生作文的思想内容是否健康,主题是否有积极作用,选材是否实事求是,熟悉是否正确,知识是否正确,然后恰如其分地进行引导。
总之,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也是语文教师教书育人得天独厚的上风。
5利用课外辅导,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外辅导如开展培优扶差,批改作业,指导练笔等,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当然也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课堂教学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对知识浅析、理解及德育渗透难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它使教师更轻易因材施教,因应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近况进行少数或个别的辅导,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和形象,不仅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连效果也得到增强。例如培优抚差,由于对象为学生群体的两极,人数较少,这就方便了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自然德育渗透也能更实际、实在、实效。作业批改,如日记、作文,教师可以通过评语激励学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远大志向,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情操,并将它化作学习进步的直接动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构思与传达的策略多种多样,但最为关键的是,构思与传达的主体语文教师这“源头”必须“活水”常流。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索力,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能把学生自然地引入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去领略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殿堂里一幅幅闪耀着人类理性光辉的美丽画图!只要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真正接近学生,真正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踩着新课改的步伐,定能开创一片新天地!
(作者单位:四川省石渠县教育局)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