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学科中运用

更新时间:2024-04-13 点赞:31327 浏览:144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想法营造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以形、声、光、色等体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贴近实际生活,沟通学生心灵,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使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多元化,学生就会在爱学、乐学中达到学会的目的。由此可见,如何搜集电教素材、巧用媒体、体现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使课堂教学情景化、人性化,使课堂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是我们广大教师所关注的不足。在实践中,本人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情景引入,以情激趣

兴趣是敲门砖。出色的画面、生动的情景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在布满生活化的情景中,产生学习的动机。情景引入法很多,如:场景引入、悬念引入、图画引入、音乐引入、表演引入等,如何引入,则必须根据课文的实际搜索积累素材。
我在上《一粒种子》一课时,采用悬念引入法。屏幕出现一颗植物种子出芽流程图,然后问:这是什么种子?一颗圆鼓鼓的种子怎样变成一棵幼苗呢?这需要什么来帮助它?大家想知道它是怎样变化的吗?这样的情景引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生在生活中往往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为然,这就使他们产生了想知道怎么回事的学习动机,为学好课文打下良好基础。
又如,我在教《燕子过海》一课时,采用音乐引入法。“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这里……”随着音乐旋律的跳动,屏幕上出现了茫茫大海,小燕子正在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飞啊飞……放完音乐,问:小燕子飞到这美丽的南方轻易吗?“同学们想知道燕子不远千里,飞越大海的艰辛吗?”在动听的音乐声中,学生对燕子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利用媒体的艺术处理,采取情景引入,就能激发学生兴趣点,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师生、生生良好的互动就易形成。

二、情景感悟,化难为易

在语文教学中,课文的重难点仅凭单一的说教往往难以落实,而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制约教学论文语言文字、图像和声音方面有高超的能力,可以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单调枯燥为生动活泼的感官信息,以而化难为易,使教学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荷花》是一篇借景抒怀的文章。文章细致描绘了荷花的清香、形状和姿态,并通过作者美丽的遐想,体现荷花的动态美和“我”对荷花深深的眷恋。怎样指导学生感受荷花的极致美,并提升到感悟荷花的品格。这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此,我在制作的课件中设计了两段录像:1.利用“荷花静放”的录像突出教学重点,感受荷花的美。教学中,当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以香、色、形感受了荷花美丽高雅的特点后,适时地放第一段录像。碧水中,一朵朵荷花在微波中竞相开放……学生在学习、想象、感悟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看到这样富有诱惑力的画面,直观地应验荷花的极致之美,而所配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美轮美奂的情景之中。接着通过写有关键词的图文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学生自然入情入境。2.利用“我的遐想”的录像突破难点:我对荷花的眷恋,对大自然的热爱。当学生深入了解荷花的品格后,再播放第二段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我变成荷花翩翩起舞的幻景,在美妙的音乐中,学生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此情此景中。此时,我又及时设疑解答,当明白了荷花除了味、色、形吸引人,它全身是宝时,“我”对荷花的迷恋,也在学生中升华。接着,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第四节,深入感受荷花之美,大自然之美,文中的优美有了深度和广度。
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往往在出色的画面、生动的情景中得到解决,使复杂的内容简明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这就有效地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正确而丰富的知识,使教学的重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三、情景设疑,启发想象

想象是借助体现在脑中创造形象的心理过程。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使其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当出现画面情景时,教师可设计各种不足,进行质疑。在直观形象的图像烘托下,学生就会在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中,发挥公道的想象,对事物的感知理解越深入,思索浅析就越透彻。
教《惊弓之鸟》一课时,我让学生观看更嬴射鸟的投影片后思索:“图上画的是拉弦前,还是拉弦后?”学生据图联想,静中思动,有的说:“更嬴的手放到背后,大雁落下来了,这就说明已拉过弦了。”有的说:“大王在摸胡须,似乎很惊奇,卫兵脸上露出了赞叹神情,这可看出他已拉过弦了。”教师又问:“更蠃不用箭射下大雁后,他自得吗?”学生在进一步观察神情后,便在文中找到了答案:“我可以试试”,“不是我的本事大”。说明他有本领不自得。
在借助媒体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观察画面中自我设疑,并自行解答,以产生学生互动的氛围。如:《草船借箭》一课,当学到借箭经过部分时,屏幕上出现了草船借箭的录像。尔后,我问:“同学们,看完录像后有什么疑问呢?”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诸葛亮为什么选了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取箭呢?”“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一字儿摆开呢?”“诸葛亮为什么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呢?他们不怕曹兵出来反攻吗?”……我充分肯定学生的疑问,又鼓励其他同学来解答这些疑问。在生生互动中,学生深深感受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科学推理)。
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设疑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沟通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对文章的理解层层深入。

四、情景渲染,陶冶情感

情感对人的熟悉和行动起着一定的刺激作用。平淡无味的课堂教学,激不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产生共鸣。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有效平台。在教学中,教师若能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最佳视听效果,留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则能陶冶学生的情感,便可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是一篇具有浓重感彩的记事文章。当学到周总理的灵车缓缓开来,人们悼念总理时,我放一段录像:夜幕中,响起哀乐,长安街两旁挤满了前来送行的男女老少,人们望着灵车哭泣着,灵车缓缓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很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看到这一悲恸场面,学生对总理无穷崇敬和爱戴之情油然而生。此时此刻,让学生带着这种感情朗读课文,就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了。视听所带来的情感效应在朗读中真正得到应验,情感陶冶就落到实处。
我在上《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对学生说:“请大家上飞机,闭上眼睛”。教室里响起隆隆的飞机声,逼真的声音让学生仿佛感到真的乘上飞机来到小兴安岭的美景区域了。学生一睁开眼睛,又以屏幕上看到了小兴安岭的美景,便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那儿树真多呀,小兴安岭真美啊……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小兴安岭没有感性熟悉,仅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电教媒体,学生置身于小兴安岭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
在人性化的教学中,直观形象画面往往能触动学生心灵的深处,产生情感的共鸣,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情景迁移,发散思维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想法引导学生进行情景的迁移,让学生与自身的课外实践相结合。这既可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深化,又可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实践能力。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上《南京长江大桥》这一课,我在课件中展示了南京长江大桥后,点击出了家乡的大桥——健跳大桥,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想:健跳大桥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它与南京长江大桥有什么不同?你还见过哪些桥?……通过这样的不足,拨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浅析比较,充分讨论。课后,还让他们画一画感兴趣的桥。这样既做到了情景的迁移,又培养了学生的革新教学论文思维。
上《清明节》一课前,我组织学生祭扫了义士墓,并摄下了一个个扫墓镜头。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更具感性。学了课文后,则播放这一录像:哀乐声中,同学们默哀着,义士墓前同学们献白花,听事迹,表誓言……当大家看到自己出现在画面上时,新奇之余,产生了对义士的崇敬之情,课文内容进一步加以巩固,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在学生体验再现中得到升华……学生设身处地的实践体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则使教学效果倍增。情景以课文内容向课外的迁移,促发了学生学习热情,促使课内外的沟通,在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同时,获取了迁移的课外知识,也提高了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电化教育的上风将教材内容直观明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受到了美的熏陶,能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值得留意的是,电教轻易使人沉醉于色彩斑斓的画面和赏心怡情的乐海中,绝不能以娱乐而告终。同时,也有可能使学生减少对抽象的语文符号的兴趣,缺乏独立思索精神,以而产生“电教手段依靠症”。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教学人性化管理,公道巧妙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使电化教学发挥最佳功能。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