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探析

更新时间:2024-02-22 点赞:5611 浏览:1963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不仅可以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而且具有更多地陶冶学生情操的条件。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量进行扼要教育论文的浅析,提出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以美育人,通过感性形式化教育和特殊感觉力的教育,实现人格完美化的教育。把审美教育贯串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将学生带入艺术境界,愉悦其心灵,开发其智力,乐于读书,登入美的殿堂,陶冶性灵的同时培养美的情操,并提高审美能力,达到塑造学生审美人格的高度,终极实现高中语文新课程审美教学要求,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量

语文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愉快教育的需要,丰富学生美感,进展其创造聪明,终极实现人文关怀的需要语文教材中布满了自然美、人性美、哲理美等,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胜景。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喜欢学习、热爱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和品格性情,在愉快的氛围中各方面都得到健康进展。有人以为语文教学多元化、层次化,顾此失彼,对教学质量提高没有多大帮助。著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叶圣陶指出,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是“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的目标”,夸大学生有了审美能力和情趣,对叶圣陶先生的话,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审美教育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必定目标之一,而且有助于推动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想象力,对学生创造力的进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文学作品的艺术美同现实社会相联系,能激发学生的再造想象力,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锻炼其审美想象。语文教育本身承载着教育下一代的历史重任,它通过布满丰富人文情怀和教育内涵的文章,教育学生,鼓励学生,以而实现其对真善美的追求。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对策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努力培养学生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当代青年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地进行对他人的评价和自我评价,自觉地寻求生活如何美,人生如何美,此时他们的思想与感受最为敏锐,能深入到社会人生最细微的瑕疵中,但他们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阅历浅,知识单一,对事物的鉴别能力比较差。在审美教育中,我们必须帮助学生练就一双“慧眼”,锻炼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剖析美的本质属性,了解美的现象与美的本质的联系,以而获得对美的正确熟悉和理解。如小说《项链》中的路瓦栽夫人,虽天生丽质,但心灵并不纯美,是一个爱慕虚荣,醉心于奢华生活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的形象。她尽管出身低微,社会地位低下,但由于受资产阶级虚荣心的支配,对奢华的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生活非常向往并尽力追求。为能在上流社会露一下脸,她费尽心思打扮,找女友借来了项链,参加了所谓上流社会的那种灯红酒绿的夜会,然而乐极生悲,在欢乐和赞美声中丢失了项链,最后付出了十年艰辛的劳动。在教学中,应通过对路瓦栽夫人这个人物形象的全面浅析,使学生充分领会作者的美学观点:路瓦栽夫人的外表是美的,但她沉醉虚荣,孜孜以求物质享受,结果毁掉了自己的青春,因而她的灵魂是丑恶的。
2.审美感知力是审美活动的基础,是美感产生的基础,是审美的核心
审美感知力的培养主要是听和看,让学生身临其境领悟生活中的美。首先,要重视朗读。组织朗诵教学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朗读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介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朗读是一种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策略,朗读过程便是了解和欣赏的过程,启发培养学生美读,品味其情调,或情绪激昂,或豪放悲壮,或凄切哀婉,或伤感低沉,朗读能让学生展开想象,修养美感。优美的朗读对学生的感觉和知觉有较强的冲击力,朗朗书声之中优美的意境、传神的描绘、美学蕴味往往能充分而畅快的体现。美读还能创设情感氛围,领读或教读始终伴随着感悟和理解。例如,教学柳永的词《雨霖铃》和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采用范读法,指导学生留意感情基调的把握,整体感知词的内容及词蕴含的人情美和哲理味。其次,加强多媒体教学,运用幻灯、投影、录像、录音带、电视媒介等把文字作品变为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3.把握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审美元素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审美元素也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恰当把握,以达到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进行渗透的目的。首先,要精心设计导语。创造引人入胜的导语,就像是一出好戏的序幕,一开始就能捉住学生的视听和心神,以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讲授《鸿门宴》时,一开始可以用“垓下之围”的故事导入课文,并有感情地朗读项羽的《垓下歌》使学生置身于刀光剑影、危机四伏的战场,感受项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发出的惊天动地的慨叹。然后结合课文,让学生探寻一下一代雄杰为什么无颜见江东父老的结果?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接着再剖析课文所体现的情节跌宕之美,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富有个性之美,语言精练之美以及通篇笼罩的悲壮美、机智美,等等;其次,要创设美的环境氛围,领略动人的审美情韵。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师和学生四大因素。
4.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审美氛围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学作品,其情感和美质往往是内涵的。这样,在体味鉴赏文学作品时,可根据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的特点,辅之以情感内涵相近的音乐,创设一种和谐的情感意境,渲染出浓郁的审美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得到美感体验和审美陶冶。如讲授《大堰河——我的保姆》时,为了体现大堰河凄苦的人生,我们特地播放了二胡演奏曲《二泉映月》,哀婉悲凉的旋律再加上教师布满感情的范读.渲染出了强烈的伤感氛围。很多学生不由得潸然泪下,真切地感到诗人对大堰河的同情、感激、挚爱以及对那个“可诅咒时代”的憎恨等感情.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这样的教学能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向文章的情感世界,让他们带着一种审美情感,自觉地有创造性地进入审美天地。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审美氛围,把握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审美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让学生感受美,熏染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操,终极形成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范冬岩.浅论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17).
[2]章承董,语文课审美教育策略浅探[J].教育实践与探讨,2006,(2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