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本位

更新时间:2024-01-16 点赞:25499 浏览:1178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新课程实施几年来,学生、教师和课堂教学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究能力和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加强。然而,伴随着这些变化,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理念有着着熟悉上的偏差,致使课堂的教学行为出现了一些令人忧心的不足。本文就对新课程背景下某些阅读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寻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位。
关键词 阅读教学;新课程;反思;本位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8)01-0076-03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历来备受关注。这不仅因其在小学语文课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还由于平时老师们上公然课、听课、评课也多钟情于它。因此,新课标实施以来,广大学校和语文教师对它都倾注了极大的热情。通过几年的实践与探讨,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堂及教学行为已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中,很多是我们期待已久的、体现新课程本质的变化,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更重视学习策略的指导,更重视学以至用、语文实践,更重视情感体验,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究能力和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强化。有些变化是出乎意料、背离或者说误解新课程理念而产生的。对于后者,我们要透过表层的变化看到不足的本质,通过冷静、客观、科学的剖析澄清熟悉上的困惑,以积极有效的探讨反思纠正阅读教学实践行为上的偏差,以而推进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良性进展。下面,笔者就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某些阅读教学行为的反思,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位”不足与大家作些探究。
行为一 十八般武艺搬上台,听而不知其味
案例 (来源:《燕子》)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们以为这里的景色美吗?
生:美!
师:是呀,这么美的景色怎么不让人赞美呢?现在分学习小组展开讨论,看看用什么学习方式来赞美。你可以画一幅画,可以唱一支歌,可以……
(学生分小组讨论,争辩声、讨论声此起彼伏。教室里热火朝天,大约持续七八分钟。)
师:大家准备好了吗?谁先来赞美?
生:我们小组是画一幅画。(向全班展示小组的画)
生:我们小组是唱一首歌。(合唱歌曲)(相继有舞蹈的、作导游解说的等等汇报。救室里热闹异常,持续十多分钟)
师:好!同学们的汇报很出色,都抒发了货美之情。下面,谁能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课文?
(5名学生站起来读了课文,只有1名学生能把书读流利,另有2名学生是磕磕绊绊地读下来,剩下的2名基本上读不成句。)
[反思]语文姓“语”,寻求“学科”本位
新课标提倡教学要增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学科之间要加强整合,提高教学综合效益。于是,教学中,教师为了营造学习气氛,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把绘画、舞蹈以及相声、小品里面的说、学、逗、唱等十八般武艺一股脑儿搬进了语文课堂,让课堂布满了无穷“情趣”。但语文课首先姓“语”,其根本任务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进展。”
(《语文课程标准》)祖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要让学生以小受到熏陶感染。因此一堂阅读课,不能削弱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如低年级阅读教学,就要把识字这一重点学习任务渗透到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字音读准、读正,除此还应该要求学生把书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总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读书,不读流利不罢休。
语文就是语文,有其本身的教学规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应该让小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习得基本的语文能力,懂得运用语文的规律。课堂上不管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也不管涉及到什么领域,其根本目的,都应该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行为二 不顾滤孩子的实际,半文不白失童味
案例 (来源:《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师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之后——)
师:谁能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以为他读得很好。
生:我也以为他读得很好。
师:同学们啊,这怎一个“好”字了得!
[反思]小语姓“小”,寻求“儿童”本位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文学素养。
“这怎一个‘好’字了得!”乍一听,让人觉得这位教师有着丰富的学养,说话有深度;细一想,这半文不自,夹带古文的评价语言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深度吗?什么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度”?它在于教学是否真正为儿童的言语能力进展服务,是否关照到了儿童的精神要求,也就是必须在深度动机中见到“童心”,这才是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追求的“深度”。有些教师在课上乐于引领学生欣赏品味,一个主题漫无边际地扩展、蔓延、锤炼、提升,引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片断,求微言大义,求人生哲学,求艺术享受……我以为这些都不能称为“深度”,而只能说是教师“望天生龙”心态造成的教学越位。
高雅气质中也要见童趣。由于“高雅”一旦脱离民间,脱离“草根”,生命力就不会久远。对于小学阅读教学课堂,儿童就是民间,儿童就是草根。所以,教学风格的高雅气质必须扎根于儿童,只有被童趣浸润的“高雅”,才是有生命力的高雅,才能真正走入孩子的心灵,体现出教学的价值。
行为三 多媒体铺天盖地,效果已与愿相违
案例 (来源:《南辕北辙》)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叫《南辕北辙》,你们想不想听?
生:想!
师:好,听完故事后说说这个故事中讲到了哪些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播放故事录音及动画,人物穿着古代服装,对话也性格分明,课件做得非常精美,看完动画,师生交流故事内容,初知文章大意。生以播放的动画中理解了寓言的大体内容。)
师:那么我们再读读课文,感受一下人物的性格吧!
(这时生都沉浸在刚才的动画中,完全失去了读文的兴趣。)
[反思]感悟想象,寻求“阅读”本位
新课标注重现代科学手段的运用,因此图文并茂,美仑美奂的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公然课、优质课、观摩课,运用多媒体已成为一种“潮流”。的确,假如巧用,是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是假如不加思索地滥用多媒体,就会丢掉很多传统教学中的精华。案例中的那位老师将课文内容全部做成多媒体,竭力地用形象的动画、影片来替代语言文字,把本应由学生感悟想象的情境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限制了他们对语言文字无穷的想象空间,使其失去了探究语言的过程,也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他们的想象力。
语文是语言文字的学科。我们学习的课本是语言文字的规范,作家们把形象的事物转化成精妙的文字,阅读中我们再通过对这些文字的理解,在每个人的头脑中把文字转化成形象,这是一个培养学生理解力和想象力的过程。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