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更新时间:2024-04-18 点赞:18319 浏览:8148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提出语文教学应该以三个方面留意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一是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功能,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二是通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三是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健康人格;培养
人格是指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的总和。人格其自身是一个系统,有自身的层次结构,表层结构体现为品德、爱好、信念、理想、意志、情趣等,深层结构体现为性格、气质、风格等内容。语文教育的任务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因此,语文学科与学生的人格形成进展的联系最为密切,语文教学理应在培养学生形成健康人格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语文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兴趣和人格,语文课的特点也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练习、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在教学中采取论述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策略,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了情与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而达到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的目的。
我们以为,语文教学应该以以下几个方面留意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一、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功能,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
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语言素质、文学素质和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三个方面。语文课本中相当一部分课文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而且是其他课教材无法比拟和替代的。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教学中润物无声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以及热爱生命的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素质的目的。
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是教育永恒的课题,课文中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体现出来的高尚的民族气节;冯宛贞率众痛击英法联军激起的万丈民族豪情;《最后一刻》洋溢的浓郁的爱国情结……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的绝好篇章。教材中还有不少礼赞对党、对革命事业、对共产主义忠贞不渝的内容,通过对《十六年前的回忆》、《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等课文的学习和讲解,会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多少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将个人的利益乃至生死看作是何等的微不足道。通过对《生命生命》的学习,则会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学生去探求生命的作用,明白生命固然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穷的价值,以而下定决心,珍惜生命,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功能之一。语文课以其贴近生活、内容丰富的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提供了舞台,文质兼美的课文,丰富多彩的生活,精美的画幅插图都能给学生很多美的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绘声绘色的讲解、无拘无束的想象、含英咀华的品味,带领学生进入美的世界,去领略语文为我们展示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以而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塑造美好的心灵和健康的人格。

二、通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语文学科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除了在讲读教材课文的过程中有机渗透外,通过作文教学也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建构其健康人格的重要渠道。对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看似主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实在是一种综合练习,既能练习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能推动教学论文学生听、说、读能力的提高,更能以思想熟悉方面加深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感受,使之自觉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和健康道德情操的熏陶,所以,它又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形式,教学生作文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学生做人的过程。教师在练习学生作文时,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熟悉生活,以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素材,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正确鉴别是非的能力;其次,要指导学生提炼主题,这个过程就要求学生能运用正确的态度、观点和策略来浅析不足,解决不足,深入挖掘所写的人或事物所蕴含的深刻作用,以小见大,体现时代精神,平中见奇,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最后,革新教学论文精神的培养是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写作本身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在作文教学中,要把学生以墨守成规、人云亦云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敢于异想天开,敢于标新创新,敢于质疑课本,敢于挑战权威,这对培养学生的革新教学论文精神和革新教学论文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也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创造并表达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引导他们在作文中不断的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的精神航向,使自己的精神健康进展。“文如其人,要作文先做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好的文章之所以动人,关键在于情感和见识。因此,我们的作文练习不能只重形式而忽略内容,我们的学科性质不能只讲工具性而忽略人文性,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只教文不育人,只有真正做到既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又塑造健康人格,才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真正得到提高,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真谛和语文教育的价值。

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新课标指出:“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可见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所以,我们要积极运用语文实践活动这种形式,完善对学生的人格教育。
为此,语文教师要恰如其分的组织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人格实践的机会。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中小学生中形成了过生日的,到饭店大吃大喝,讲排场,赠礼物,这样一来,不仅给家长增加了经济负担,还耽误了学习时间,养成了互相攀比的坏习惯,可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面对这种情况,假如开展“让生日过得更有作用”语文实践活动,教师给出过生日的由来、过生日吃面条的来历、过生日为什么要吹烛炬、生日歌的诞生等题目,然后以感谢父母,珍惜生命,感受幸福和创造未来为生日主题,相互展开讨论,谈感想,讲感受,然后整理成一篇作文。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既开阔了知识视野,又深切感受到血浓于水的亲情,更通过讨论辨明了是非,明白了怎样过生日才有作用。因此,一次有作用的、高质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既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洗礼,又是一次很实在的人格教育,他们会受益终生,要比简单的学习文化知识重要得多。语文实践活动还要体现出寓教于乐的特点,让学生学的轻松、有兴趣,使之生动活泼的个性得到进展。它既可以与课堂教学适当配合,但也不要拘泥于课堂教学。如保证安全的条件下组织学生登山、远足,“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学生以中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景色,陶冶情操,了解风土人情;锻炼观察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以而塑造健康的人格。
新时代面对的新形势新任务使得竞争更加激烈,人们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保持健康的心态,具备良好的品德,能够与环境和社会和谐相处成为一个人必不可少的素质。在青少年人格进展形成的重要时期,语文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进展学生的智力,更应发挥其学科上风,立足实际,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巩固和加强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常健康的人格。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