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美育渗透摭谈

更新时间:2024-03-14 点赞:20621 浏览:9375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大工程,它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很多因素都有很大的联系,它综合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美育实施素质教育中起的作用十分重大。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语文教材,以文字到文章,以形式到内容,都是很好的审美材料。初中教材中的大部分课文,都专家们精挑细选的精品文章,认真指导学生熟读精思这些优美范文,可以成为初中语文美育渗透教学的重要渠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美、体现美,把课内的审美知识用于课外的阅读和艺术欣赏实践,其审美能力当然可以逐步提高。而这对广大的语文教师们也就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笔者就日常在初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美育渗透意识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对于写景类散文,着重引导学生欣赏意境美。
写景的散文,在初中课文中有很多,其美是很自然的,并且意境优美,布满浓郁诗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留意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美的意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语言文字的优美之余,还应留意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在头脑中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画卷,学生入境动情,与作者同享那诗意般的境界所给予的美,以而产生赞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如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文字很优美、浅显、动人。文章牢牢围绕“温晴”这特点,描绘出耐人寻味的冬景。在朗读教学时,可以模仿作者说的那样,让学生们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呢”,即使是没有见过雪的南方人,这时眼前也会闪现出一片白茫茫的大地,手仿佛触摸到了那冰冷的雪花。仿佛让人看到到美丽的“济南的冬天的图画!”,“晒”、“睡”等这些贴切的用词,勾画出舒适温暖的优美意境。像这一类的课文很多,如《春》、《散步》、《听潮》等。教学中都可采取类似教法。
其次,写人的文章,可引导学生欣赏人物的人格美。
初中课文中所涉及到的文学角色,大多是正面的人物,或勤奋、或乐于助人、或勤劳、或机智、或勇敢……,教师宜在教学中对作品中出现的这些人物形象倾注感情,才能使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得到展示升华,教师只有激发学生找到最能反映该人物性格的有关词句浅析,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对人物慢慢地肃然起敬。再通过精读思索,进一步提炼人物性格,以而让学生深刻地感悟到文中人物所具有的人格美,受到美的震撼,受到美的熏陶。
以欣赏出色的细节描写入手。例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爸爸对“英子”的严爱之深呢?我们在处理这些情节时,让学生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的情景,“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以床上拖起来……爸爸把我以床头打到床角,以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爸爸这些不同平常的严厉,很显然超出了现实生活中学生的想象,尤其是语段中的“拖、抄、抡、打”这些动词,配合“我”的动作表情,让学生们感受到父亲那种严厉的惩罚实在是饱含着对女儿无穷的爱,希望能够尽快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学生在父亲的这种态度和情感熏陶中,熟悉得到提高,思想得到了升华。
再如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这篇散文布满诗意,这种诗意是来自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验的独到的感悟。文章中描写父子感情的细节描写,把父亲爱子那种感情描绘的入木三分。父亲关注儿子的学习,当学期结束时,父亲总是询问儿子的学习成绩,问考了第几名,当听说是第二名时,父亲非常兴奋,文中用“抚摩”、“夸奖”等词语来描写,足以体现父亲欣慰和兴奋这种情感。文章对那课本的描写也非常出色:儿子把那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问清原委后,父亲并没有批评和指责的意思,只是深深地叹了口气。此时作者笔下的父亲,确实是一个知书达理的人,在这叹气中,同时也包含了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对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感到同情。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父亲为“我和同学的两个半本书修修补补,却把它们弄成了两本完整的书本”。新的学期又开始了,父亲便带儿子到条件相对好的外村小学去上学了。在此,作者对父亲的用笔未几,但是此时父亲的性格却十分深刻的显现在我们眼前,父亲温和、善良、理解儿子,并十分尊重儿子的友情,对儿子负责,更用自己的行为给儿子做榜样,教育孩子也要乐于助人。老师通过深入透彻的剖析,认真细致的引导,将学生带入美好父子之情的意境之中,使学生在强烈的情绪体验中感受、熟悉到父亲的美好品质:善良、温和、尊重儿子的感情、乐于助人等。最后,启发学生联想自己,当碰到的有困难的同学时,我们也应该伸出热情的双手,助人为乐。

三、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优美的诗歌,可引导去欣赏音乐美、形象美、和意境美。

诗歌以其所特有的节奏、音韵、深刻的形象以及深远的意境感动着读者,笔者在诗歌的教学中,多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欣赏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意境,以而挖掘出诗歌作品中的美来。以诗词为例,古代诗词的鉴赏与评析,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由于此时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未几,对于诗词的理解不能很好的将时代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所以教师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意思的理解上,应留意指导学生用抑扬抑扬的声调朗读课文,使优美的课文变成学生优美的语言修养,在极富声调变化的朗读中感悟文中的音乐美。还要在诗歌的导入环节上,即在开讲时以饱满的感情,用正确而又有启发性的语气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感情线索,了解诗人的情感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使之受到感染熏陶来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活动,带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氛围中。如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脍炙人口的词留给人们的印象是词中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的美好祝愿,这种感觉是愉悦的、欢乐的,但是词中却体现出怅惘的、无奈的情绪。如何让学生去理解作者的这种情感呢?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苏轼在这一时期的经历:他因朝庭内部的纷争被贬到密州任太守,这年中秋,他对月感伤,自己落得如此结局,又不能见到自己的亲人,想想朝庭的气氛令人不寒而栗,与月宫的寒冷有过之而无不及,令他不想再回到那个伤心之地。对兄弟的思念,既然不能成为现实,那又何不将这美好祝愿遍洒人间呢?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熟读成诵,甚至可以举行一场读诗会,看看谁读的最好。通过这些策略就可以将学生引入佳境。
又如《过故人庄》诗人选择的意象有绿树、青山、场圃、桑麻、酒、菊花和一对友人。这些意象均是农村田园中常见的,最能体现田园生活的朴实的美来,经过诗人的排列组合,在我们眼前就展现了一幅熔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于一炉的朴实田园生活画。透过这幅画面,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内心世界的朴质和谐与安宁。作家总是要寄独特的情感于一定的意境之中的,总力图能找出神形兼备的艺术形象,我们只要把握住那活脱脱的形象、画面,总是能挖掘出作家所要寄寓的无穷深广的社会现实生活的神髓韵味。
总之,以文学作品中发现美、体验美,辨别美,这是美育教育的重要过程。但是,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执教者首先要能充分熟悉到审美教育的重要量,在教学中发挥诱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充分挖掘初中教材中美的因素,寻找和精选美的范文,用美的策略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以艺术化的手段启发受学生们在符合美的规律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结构。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读文章、写文章、做人、学知识、求进展、明人生。由于,我们已清醒熟悉到,时代需要美,我们的生活需要美,我们的教学需要美。所以,我们要陶冶美的心灵,酿造美的甘泉,播下美的种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真善美的热爱,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进展,才可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