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22 点赞:9367 浏览:35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指出:“凡学校的所有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审美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呢?

一、在教材中体察美

我们使用的教材蕴涵着美,布满了美,篇篇落笔为画,脱笔为诗。教师就要挖掘课文中美的内容,让学生感受自然美,鉴赏社会美,领略艺术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 赏心悦目的自然美。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桂林山水》等,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赏心悦目、令人沉醉的自然美。教师可捉住课文中丰富多彩的自然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爱,激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提高感受美、识别美的能力。
2 催人奋进的社会美。如《钓鱼的启迪》、《落花生》、《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巨人的花园》、《长城》等等。它们以不同的角度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教学时留意品词品句,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铸造美的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美不胜收的艺术美。如《火烧云》、《颐和园》、《清明上河图》、《林海》、《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不仅有丰富的内涵美,而且在语言、结构、意境、风格等方面各具特点,令人回味无穷。我们应深入钻研教材,要善于发掘教材的审美因素,或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之具有美的特点,并在教学时通过自己的讲课艺术引导学生去发现、感知和欣赏,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在情境创设中欣赏美

任何一种自然美,都是由多种多样的形式、因素构成的。一朵花的美,就是由它的色彩、线条、姿容、芳香构成的。进行审美教育必须要借助审美媒介施教,充分发挥审美,媒介的传导作用。我们在教学中,配合现行的多媒体来创设审美情境,可以把音、像、文字融为一体,使教学内容情境化,增强了教材的艺术感染力,营造美的情境和美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介入活动,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中感受美、欣赏美。如《庐山云雾》图文并茂,文质兼美,是融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于一体的美育好教材。在教学时,可以首先运用课件,引导学生欣赏画面。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再引导学生熟读深思,深入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学生边有感情朗读语句,边欣赏画面,进一步创设情境交融的意境,把学生带人美好的境界中。最后,播放音乐引导学生美读课文,畅谈感受。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多感官地感受了庐山云雾之美,还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培养了他们爱美的情趣和审美的能力,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山河的无穷热爱和赞美。

三、在品读语言中体验美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作为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语言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如教学《燕子》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学生细读课文,感知这一自然段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回到课文中去,找出有关的句子慢慢品读,在学生的交流中我把“斜、掠、沾”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品词。经过老师的点拨和细读想象,学生领悟到了燕子斜着身子飞掠的优美姿态。学生领悟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增加领悟的效果。咬文嚼字是品味课文内涵的有效策略之一。教学中通过咬文嚼字,反复诵读,可以使学生充分感悟到了燕子飞行时的动态之美,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悟力。

四、在想象中感受美

小学儿童已经具有了初步的审美能力,他们对美有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和趋向性。但小学生感性经验不足,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实践时,审美情境的创设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中根据文本展现课文意境,可使文本内容的美以有声有色有形的具体途径展示在学生眼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也使语文教学变得“有趣”、“美”、“活”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样就把文字美和内容美联系起来感染学生,便起到陶情益智的作用。
在审美欣赏中,想象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要反复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语言描绘,在头脑中想象出各种人物、情节、环境,并且通过想象,设身处地的体验人物的处境和思想情感,内心活动。

五、在说写中创造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不是为了达到将美融入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而是为了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激励学生创造美,既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审美教育的最高境界。在教学中,加强读与写的结合,是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有效手段之一。当学生理解了美的实质之后,往往会产生表达美的感受的,这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总而言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是语文教师的天职。只要坚持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的审美情趣就会很快得到提高而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而去创造美。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