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自主参与”试述方式探究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3-12-30 点赞:8511 浏览:2508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李吉林老师说过:“教学不仅为了学生学习,还为了主动地学习;不仅为了学生知识的习得,还为了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不仅为了学生的未来准备,还为了今天获得最初的幸福人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自主参与”模式是指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

一、“自主参与”教学模式的提出

裴娣娜教授在《传统走向现代》一文中,旗帜鲜明地指出了现代的教学论已从知识教学论转向主体教学论。要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学生表面上的活跃掩盖了学生事实上的被动。教师问,学生答,看似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实际上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很大程度上处于被动状态。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多是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表现在:1、学生围着教师转,课堂上很少看到学生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2、教师不重视启迪学生的思维,课堂信息的反馈多限于一问一答,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3、课堂上教师的分析讲解多,学生的体验感悟少,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实践;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

针对以上现状,我尝试开展了“自主参与”教学模式的研究,力求在教学活动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发挥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去听、去说、去想、去写,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自主参与”模式的指导思想

模式的指导思想简言之就是: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人人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
1、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参与动手、动口、动脑,完善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结构。通过读、能背诵课文,积累语言材料;通过思,能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文章的思想内涵;通过记,能消化吸收课文中的字、词、句、段、篇等知识要素。
2、在参与中发展智能。语文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自主参与”,在参与中发展智能的过程。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不仅要讲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在参与中完善人格。参与是一个人生存的一种基本能力。“课堂教学对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引自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的确,对小学生进行长期的、正确的参与行为训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对他们将来形成良好的生活工作态度、道德情感、社会责任感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参与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存在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参与作为一种人格品质,完善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因此,参与过程本身就包含着一系列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自主参与”教学模式意图使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同时,学会知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最终能主动发展。

三、“自主参与”模式的基本特征

“自主参与”阅读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点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模式的构建不单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更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同时还要体现模式比较鲜明的个性特征。基于以上观点,我将模式的基本特征用下图来表示:
教师活动特征:导入激趣——导读提示——导引点拨——导情设境——导标反馈——导练拓展
学生参与特征:唤起参与——自读质疑——精读评议——披文入情——自我小结——举一反三
认知动态过程:认知准备——整体感知———深入理解——情感内化——理性加工——巩固运用
当然, “自主参与”模式的上述特征只反映教学中各环节的基本关系,具体到每一篇课文或每一节课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时而导的,可作适当的调整。

四、“自主参与”模式的操作程序

1、导入激趣。语文课的课前导入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形象、多样、新颖、简洁,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的学习需要。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挂图、范读、游戏等手段,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参与的,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产生良好的教学心态和学习心态,心理准备充分,做到“课伊始,趣亦生”。如执教《乡下人家》一课,我将戴望舒《在天晴了的时候》的视频播放并朗诵给学生听,让学生既获得了听觉上的满足感,又感性地认识了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导读提示。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在整体上让学生初步感知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的导读提示非常明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如在学习《日月潭》一课时,学生知道了日谭、月潭;能有感情的读课文,知道了台湾还有美丽的阿里山,学生不知道台湾还有哪些美丽的地方……这些问题有的是重点,有的是难点,有的学生可以自行解决,有的则成为老师讲授新知的切入点。此环节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人人都有参与机会,使学生沉浸于主探求新知的愉悦之中。
3、导引点拨。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先精心设问,让学生“碰壁”、“遇险”;接着组织课中评议,并适时点拨;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中理解,理解再读,品评课文的语言美、结构美、思想美,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动积累,运用语言。如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学生自读提问设疑: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鲁迅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在评议中,有的说:“教我读书,慈祥”。有的说:“笑谈碰壁,幽默。”更有一个同学的发言立即遭到其他同学的反驳,认为本课的主题应该是“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教师适时点拨:“从人物的动作、神情中揣摩内心,体会人物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体悟人物的形象,学习表达方法。有位同学很快领悟到了,令其他同学恍然大悟。
4、导情设境。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教师要进入课文角色,创设情境,带着学生一起去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感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这种感情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因素。如在教《山中访友》一文读到“古桥在作者的眼中不仅仅是一座桥,还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这句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想象情境,让学生遐想作者把古桥当作老人来写,比源于:论文范文格式www.618jyw.com
喻是多么恰当啊,再把学生拉回现实中来,让学生在这希望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中体验作者把古桥无论是外形和精神都与老人相似,把作者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我们,引导学生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5、引导反馈。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教师要依据课前的既定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理性加工,自我小结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所用的学法,并将结果反馈给老师,培养学生学习新知的能力。如在学习《泊船瓜洲》一诗后,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小结出学习古诗的方法:抓字眼—解诗题;想意境——明诗意;反复读—悟诗情。
6、导练拓展。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教师要依据目标设计有层次、多形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顺向迁移。如教完《乡下人家》一文后,教师让优生全文仿写,中等生和学困生进行段落仿写,结果人人都完成当堂练习的任务,教师当堂给予评价。
让我们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多年来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形成了模式化教学。语文教学没有,没有创造,没有灵性,没有活力,有的只是平铺直叙和机械性的劳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语文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自主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