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语感,做好语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27 点赞:3923 浏览:126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4.1教师范读,学生会读是条件。

诵先要会读。通过教师范读、指导,让学生会读。读文言文,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和语势;读现代文要理解文章的情味、意境,要读出语言的轻重缓急、抑扬抑扬,要声情并茂。阅读的方式也可多样化。

4.2诵读要得法。

指导学生诵读,应先以理解入手。由于记忆可以分为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初中学生正处于由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过渡时期,因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更科学,更符合学生进展需要。当然背诵的策略很多,如限时背诵、歌诀背诵、接力背诵等。背无定法,只要有助于学生正确、快速、高效的背诵的策略,教师都可以辅导学生择善而用之。假如教师能在学生诵读之前面对学生熟练地背上一遍,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5拓展思维,进展语感
语感固然带有直觉性,非自觉性,但它又是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相统一的产物,它既有逻辑理智的成分,又具有理性功能的感性形态的领悟和意会,它以感性直接了解到本质,表面上跨越了思维过程。而实际必须以良好的思维做基础,因而进行必要的思维练习才可能进一步提高语感能力。
思维练习有这样几种策略:(1)扩充内容。将教材中需要深入理解及向纵深开掘的部分设计扩充练习,使学生在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即将作者浸透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用学生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将作者想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由学生直抒出来,以而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架起了理解的金桥。这较直插教材深部的思索题,扩充更易于学生接受,可使学生在扩充中不知不觉地由字面钻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里,达到对教材深部不足的理解。可见,扩充的过程即是学生进行思维后自悟内化教材的过程,这种练习形式平日教学实例很多,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五壮士英勇跳崖一段中设计的扩充练习:战士们也昂首挺胸,带着——,带着——,相继以悬崖上往下跳去。可使学生较深刻地熟悉到五壮士为祖国解放事业英勇献身时的壮志豪情。(2)发挥想象。有些词语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往往包含着多种意思,还有些词在文中表达的意思远远超出了词义本身,须让学生或沿着作者思想感情的脉博,或纵观全文将思路引入深层,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和重点词的理解。如《白杨》一文中“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这段中有三个“只知道”,词义本身浅显易懂,这三句话却是理解中心思想的难点。由于“只知道”中隐含的不知道的内容,恰正是爸爸想让孩子们知道的,也是作者想让读者悟到的。欲理解中心必须突破此难点。在此处设计想象练习:根据一个“只知道”想象一个不知道,可深化理解,真正领会作者写三个“只知道”的意图。
6语感练习要与审美陶冶相结合
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进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阅读优秀作品,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进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具体地说,即我们在进行语感练习时,要对学生加强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让学生眼中有形,心中有情,在感受形象和激发情感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如教学白居易的《与元微之书》,通过品味“信手把笔,随意乱书”中的“随意”是“由着感情”以及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中的“残”“暗”“寒”字,并且结合《琵琶行》理解了白居易的“九江三泰”之后,可质疑:作为朋友,元稹在信中对自己的病情一点都没有隐瞒,但白居易却在信中说了谎言,白居易对朋友是不是不够真诚?同学们当能明白,真正的朋友都是为对方着想的。元稹自己被贬通州,且得了重病,但一听说白居易被贬九江,就为朋友担心不已,赶紧写信安慰;白居易呢,明明自己过得不好,却说自己这也好那也好,就是怕朋友为自己担心。庐山草堂刚建好,就迫不及待地给朋友写信,一写就写到天亮。两人真可谓患难与共、肝胆相照的朋友,这样的友谊才是真正的友谊,纯洁无私的友谊。在语感练习的潜移默化中,学生受到了正确的友谊观的陶冶,情感得到了升华。
可见,语感素质在整个语文素质中的地位。学生除了能在知识领域中得以扩大与加深外,同时也获得美感与道德教育。因此,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不仅是语文能力形成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学生而言更是一种感情的净化,是布满生机的、积极的教育。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