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15 点赞:29358 浏览:1329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学好语文这门学科,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就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呢?

一、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上下功夫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古语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预习不是我们教出来的,我们应该以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预习,以而使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再由此好的习惯延伸到每篇课文中,最后延伸到每个课堂。终极,自主预习习惯会让学生更能掌握要点和知识重点,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古文教学,特别是初三的文言文,相对初一初二来说,篇幅较长,如在教师讲之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先阅读,尝试用所学的策略对字词句进行翻译,划出不懂得字词,那么在课堂听课时,就能提高听课的效率。同时,提前自主预习也会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做到事半功倍,学习效果会更加有效。反之,如不让学生充分的自主预习,那么教师在讲课时,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成为学习的机器,没有独立思索的能力。再如,现代文教学过程中,如让学生课前有充分自主预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提高的写作能力也有所提高。记得一篇语文期刊中这样写道:“自主预习是一切知识的启动钥匙,是扫清‘拦路虎’的利器”。所以,让学生自主的预习,培养孩子的良好预习习惯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策略。

二、在营造课堂的宽松和谐氛围上下功夫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但也是一种很科学的教学策略。我们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思索、自主学习;然后我们对学生的观点和熟悉再进行删选、提炼,进而一起探讨和学习。苏霍姆林斯曾说过“只有在受教育者尊重自己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自我教育。学生对自己越是尊重,他对教师在道德上的教诲与关于应该如何进行自我教育的指导,就越听得进去,接受得快;假如学生缺乏自我尊重,他对教师的教育和规劝就会充耳不闻。”因此对学生要尊重和宽容。努力营造同等、宽松的课堂氛围,想方想法为学生获得成功创造条件,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终极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一种真诚合作的新型联系。例如我在2008年曾教过这样的一个班级,班里的男生非常活泼,上课特别喜欢发表自己的观点。于是,我就常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用教师的权威去压制他们。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课堂,才是和谐美好的课堂。

三、在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批判精神上下功夫

在传统教学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在现代的教学中,我们不仅夸大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更要重视学生的质疑精神培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实现“授人以渔”。在以前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往往是“满堂灌”,尤其是文言文教学,让学生直接记,这样的结果,导致学生不会思索。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倘使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让学生有机会主动去质疑,那么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有所下降。现在的语文中考,文言文由课内转向课外,尤其是虚词的考察。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就提出质疑,如“之”的用法,什么时候是代词,什么时候理解为助词。这样教会他们策略,让他们学会思索,自主学习能力自然提高,这样的课堂也有效率得多。所以,教会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迷信权威的精神,让他们的思维去发散、去质疑,才能更大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上下功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养成好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别,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激发学生的不足意识、加深不足的深度、探求解决不足的策略,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不足的独立见解为目的。只有激活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不足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体现欲,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藤野先生》一文时,问到学生为何鲁迅要写到清国留学生。很多学生在预习时并没有想到这点,我假如只是单纯地告诉说是讽刺,那样学生就不会挖掘到一定的深度。而这样的不足也就不会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于是,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地思索和讨论。他们联系到时代背景,知道写留学生不仅仅是讽刺,更多的是对他们的失望。这样,学生就学会了思索不足要有深度,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

五、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上下功夫

“举一隅而知其三”,启迪我们应该学会举一反三的发散思维。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索不足,其革新教学论文能力才会得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才会落到实处。教学《陈涉世家》时,有句话“狐鸣曰”中的“狐”的解释,可以让学生去联想类似的词语。又如“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斗折蛇行”中的“斗”和“蛇”,这几个词语的共性都是名词作状语,都要译成“像……一样”。那么,学生就会找出共性,继而就会想到还有哪些情况下名词可以作状语。这种学习,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学习策略,学会举一反三,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不仅阅读教学如此,作文教学也能如此。所以,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能力,可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相信,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会使语文教学绚丽多彩。
(责任编辑杨加国)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