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更新时间:2024-01-27 点赞:20902 浏览:9467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以看出,语文课程不仅重视工具性,还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推动教学论文德、智、体、美的和谐进展。因此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一、什么是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个内涵丰富复杂的历史文化概念。当代学者王晓明先生说:“一批人文知识分子提倡一种关注人生和世界有着的基本作用,不断培植和进展内心的价值需求,并且努力在生活各个方面去实践这种精神的需求,他们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人文精神’”。
回首中国文学历史的进展道路,追寻诗人墨客匆匆而过的足迹,不难发现无数杰出的诗人怀着毕生的信念、探寻和实践着个体生命有着的价值和作用,在至高至善的理想价值追求中,塑造了自身完美的道德人格,饱蘸生命的血汁,写下了一个个大写的人字。

二、如何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首先,在课内要实现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观念上重视人文教育,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教育素材,而不是只停留在对学生进行语言练习上。如,初中语文第二册的(莺)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全文通过对莺的细致观察,揭示了莺的生活习性和特性。假如教师在教学中仅将其作为一篇说明文进行浅析,那么,学生除了掌握课文的结构及有关莺的知识外,永远无法理解作者对莺倾注的情感,也无法去感受莺与自然,莺与人的联系。假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感悟作者悉心观察的品质、探讨自然奥秘的乐趣,那么,学生的心理品质及情感都受到触动。语文教材中那激动人心的爱国主义情感,那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都是培养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义务感的良好的人文素材,教师应尽量挖掘出这些素材,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去感染教育学生,这样,才能将作者的语言连同思想一起内化到学生的精神世界里,形成一种个性品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教学中要把语言学习和学生的精神生活统一起来,要让学生学会思索和说话。这里的“思索”是指学生要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考虑不足,而不是照搬书本。”说话”是指学生要善于运用具有自身特点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是人云亦云。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既丰富学生的情感,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抒发情感的机会。人文素质的养成有赖于对人文教育内容的认同,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相应情感。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主动建立良好的教学联系,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层示内心感受。
其次,在课外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文学阅读。大量的文学阅读,不仅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渠道。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多读多写永远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铁的规律。文学是人学。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读经典名著,最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著名作家王蒙在受聘担任南京大学教授的授职仪式的演讲中指出:一个懂文学的人比不懂文学的人感情世界要更为丰富多彩,心理结构亦更加完善;通过文学阅读,人们可以为自己建立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更好地调节自我的心理素质。
当然,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应避免两种倾向:其一,要防止将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或思想教育课。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它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和以事社会工作的工具,教学中不能忽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其二,要防止将人文教育内容与语文教学内容割裂开。“文道统一”已成为人们公认的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语文教学应做到因“文”悟“道”,因”道”学“文”。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通过渗透的方式来进行的,夸大的是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收到实效,而不能另起炉灶,将二者分别进行。

三、改善语文教学理念,营造课堂教学的人文氛围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完成教师角色转变,是首要任务。作为语文教师,要变革语文教学观念,不断探讨灵活、革新教学论文的语文教学策略,营造人文氛围,让学生主动、自由地学习、探究、进展。
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存“疑”促“思”,主动学习。现代教学论以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探讨未知,并在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做“主人”的能力。在语文课堂上,通过教师引导,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品尝到主动学习的成功,满足进展的基本需求。
语文教学中,要以文本为纽带,引导学生自主介入并深入探讨。学生的自主探究要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跳出教材,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既学到了知识,增强了能力,又培养学生的革新教学论文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仅能妥善解决学生由”必学”到“乐学”的转变,而且能完善学生人格,协调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联系。因此,教师应以观念上重视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也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的要求。
语文教育,期待着人文精神的回归。人文精神的回归,有赖于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