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突破重难点有效对策

更新时间:2024-04-12 点赞:13828 浏览:58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重难点”无疑是一篇文章的精华所在,是文章的灵魂所在。衡量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的标准,就是要看学生对文章重难点理解的深度如何。因此引导学生突破文章的重难点,使学生真正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刻含义,是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如何才能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突破重难点呢?

一、教学重难点内涵

1.教学重点的内涵。

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具有统摄性、概括性,能举一反三,广泛迁移的知识。重点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教材结构来说,重点指教材内容重点;就知识类型而言,重点指的是知识的中心点,它具有论述性、基础性、结构性、典型性四个特性。教学中教师要集中精力深刻揭示教学重点的科学内涵,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与技能的内在本质。

2.教学难点的内涵。

教学难点一般是指教师较难讲请楚、学生较难理解或轻易产生错误的那部分教材内容。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过程的三要素中,教学难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作为熟悉客体的教材内容;然而它主要取决于作为熟悉主体的学生和指导主体熟悉客体而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即主要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教材的教学难点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深入领会和掌握教学难点的这一基本特性,有助于克服确定教学难点中的盲目性和固定性,以而有助于正确确定教学难点。

二、教学重难点突破的几种有效对策

1.合作式教学突破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进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别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当然整节课不必都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来进行,将集体授课和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找准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当出现学生个体无法解决的不足时,不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来突破重难点。
片断1:《地下森林断想》
教学重点:品味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对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和对追求光明精神的景仰。
教学过程:
首先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其次是速读课文,概括地下森林的品质。这两个环节完成了整体感知和筛选提取文章主要信息的任务,为下一步“品味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这一重点突破作了必要的铺垫。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即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每位同学以一个角度赏析,在个人独立思索之后相互交流,总结出本组有哪些赏析语言的角度,包括修辞手法、句式、关键词、表达方式,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向全班汇报,其他同学留意倾听还有哪些角度是本组没有思索到的策略,如联想和想象、视觉和听觉等。这样本文的重点就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而不是教师的反复讲解来突破。
由于课文涉及的时代和个人经历间隔学生现实生活较远,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所以笔者在教学本文难点时并没有像往常一样首先先容作者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在赏析语言之后,其次让学生读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适时呈现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张抗抗在中当过知青,在北大荒艰难地生活过工作过,命运的不公委屈了一个有才华的女青年。结束后,她凭借写作才华脱颖而出,走出人生低谷;本文写于80年代初,正是“”结束不久,我们国家刚刚经历过一场巨大的浩劫。人们既回首往事痛心疾首,又对未来布满希望。再次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形成思维的碰撞与整合,理解了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突破了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发挥小组群体的互动功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培养学生介入、合作、交流、竞争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2.趣味教学突破法。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现代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学之者;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是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也是语文课堂教学顺利实施的保证。所以,语文课程要一以贯之的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与热情,既要留意学生当前的一时兴趣,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长期的学习兴趣与志趣。以而集中学生留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兴趣,激发他们突破重难点的思维。
片断2:《杨修之死》
教学重点:概括事件要点,探究杨修死因。
教学难点:客观正确地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1.播放杨洪基《滚滚长江东逝水》主题曲,引入《三国演义》;

2.考一考:你能说出一些三国的故事吗?你能说出一些三国中的成语、熟语和歇后语吗?学生积极发言,教师肯定更正,并以幻灯片显示;
3.以歇后语“说曹操,曹操到”、“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引入本文,板书文题并先容作者。
4.文中写到了杨修的七件事,请以简明的语言归纳出来。(鸡肋事件、阔门事件、食酥事件、解梦事件、告密事件、出门事件、答教事件)

5.播放《三国演义》视频片断,深入挖掘文本,探究杨修死因,评价人物形象。

杨修自身理由(恃才放旷)、曹操理由(嫉贤妒能)、教师补充政治方面理由(介入王位之争)等。
6.讨论杨修与诸葛亮、曹操与刘备的性格异同,教师归纳讨论结果:杨修只有小聪明,缺乏对曹操多疑的熟悉;诸葛亮择明主而事,具有宏韬伟略;曹操老奸巨滑,惺惺作态,实不容人;刘备礼贤下士,待人诚信宽厚。在讨论基础上,得出杨修死因:既有本身理由,又有曹操加害的理由,引导学生要客观公正地看不足,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时首先多媒体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曲子以它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的学生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学生,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三国中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那鲜活的面容,又浮现在学生眼前。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想探究的和兴趣一下就调动起来了,而且又感受到了语文的乐趣,语文的美。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有效的、新奇的、精致的导入,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吸引学生迅速进入课堂的情境之中,掀起学生积极情感的浪潮。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伴随学生的积极体验,这种积极体验是一种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是一种积极介入的意识和强烈的求知。要做到以下一些:(1)把课堂还给学生。由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对学生的进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自由支配的时间还给学生。(2)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思维活跃积极探求,深入钻研,充分体现,思维得到启迪,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不仅“学会”,而且“会学”。(3)设计的不足类型应该突出主导性和开放性。主导性不足,余映潮先生以为:阅读教学中的“主不足”,是指对课文阅读教学过程能起主导、支撑作用,能以整体介入性上引发学生思索、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提问或不足。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粘和剂,在教学中显现着“以一当十”的气力,具有“一问能抵很多问”的艺术效果。例如《杨修之死》设计不足为:杨修之死,责任在曹操呢,还是在杨修?这个不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争议,展开一场激烈的辩论赛。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客观正确地掌握了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