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投资生产率增加效应实证浅析

更新时间:2024-04-10 点赞:5714 浏览:1787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010年中心一号文件指出,各种传统与非传统的挑战叠加凸显,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制约越来越多,必须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积极推动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配置,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分析,产业化、城市化及人口增加的背景下,我国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而土地等资源约束作用日趋增强。同时,比较效益低使得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农业劳动力呈现结构性紧缺,粮食生产出现“副业化”的趋势,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难度加大,保障粮食安全的形势变得愈来愈严峻。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必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现代化的农业基础、农业与产业的协调发展,是一个现代化国家经济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产业化中期以后,非农部分的快速扩张对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发展的滞后、扩大的工农差距已经成为拖住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掣肘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通过提高生产率和生产方式的现代化以实现农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产业化进程的内在要求。因此,加快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已经成为经济工作中应当着力解决的紧要任务。科技创新是农业增长的首要推动力,而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科研投资密切相关,科研投资是农业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和条件|教育论文网|。假如科研投资资金缺乏、利用效率不高,就很难实现农业技术的重大突破。农业的公益性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政府必须作为农业科研投资的主体,在中国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国家财政能力有限的宏观背景下,必须重视农业科研投资对生产率增长的绩效和科研投资配置的优化,构建高效率的农业科研投资运行机制,使农业科研投资的资金投入更有价值和针对性。随着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区域开放程度的扩大,贸易、要素活动|教育教学论文|及信息与技术扩散和溢出效应等因素,使得经济体之间的空间相关关系增强,经济增长呈现出明显的空间效应,区域经济的增长不仅依靠于其本身,而且与其他区域尤其是相邻区域的增长密切相关。并且由于农业技术的一个很重要特征是农户分散大田使用,保密性差,轻易被模仿,轻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扩散,这使得农业科研投资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而现有农业科研投资相关文献的实证分析中对于农业科研投资溢出和空间效应方面的考虑尚很缺乏,忽视空间效应,将可能致使分析结果不够理想。本文试图在考虑农业科研投资时间滞后效应、空间溢出效应的基础上,考察我国农业科研投资的生产率增长效应,进而通过对农业科研投资生产率效应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寻找增进科研投资效率、优化科研投资配置的对策及建议。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可包括五个部分,具体框架安排如下:研究内容一:我国农业生产率增长变动分析,采用非参数HMB指数的方法考察我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来源及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在我国农业生产率增长中的作用,并通过我国农业生产要素投入配置的有效性分析,探讨我国农业的增长方式。通过对1985-2007年我国农业生产率的增长变动分析显示,我国农业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进一步通过对我国农业投入要素配置的有效性分析表明,我国农业生产率的增长对劳动力、土地和水利的要素投入仍然存在较强的依靠性,要素配置缺乏有效性,我国农业生产率的增长方式较为粗放,需要进一步强化我国农业的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推进我国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研究内容二:在因果关系检验的基础上,采用非参数局部多项式核回归拟合了我国农业科研投资与农业生产率增长的动态关系及区域差异。以直观的形式说明农业科研投资对农业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农业科研投资与农业生产率HMB指数的协整及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科研投资与农业生产率增长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变动关系,农业科研投资对农业生产率具有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进一步采用非参数局部多项式核回归的动态拟合显示,全国、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六大区的农业科研投资对农业生产率的增长均表现出明显的正向波状推动作用。并且,随农业科研投资的增加,农业生产率也呈现增长的趋势,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研投资的支持力度,能够对生产率的提高起到更大的拉动作用。研究内容三:通过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ESDA和空间确证性数据分析CSDA考察我国农业科研投资与农业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溢出和关联效应,在考虑空间效应的基础上分析农业科研投资对我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的作用。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显示,我国省域农业生产率增长存在明显的空间依靠性,省域农业科研投资表现出较强的外溢和扩散效应。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邻近地区间农业存在着空间依靠和技术扩散,农业科研投资存在明显的区域外溢性,进一步增加对农业的科研投资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生产率的增长,并且能够有效加速农业技术扩散。政府农业支出和农户农业家庭经营支出对农业生产率的增长表现出明显的正向作用。意味着加大财政农业支出、提供更多农业优惠政策,保护农户的生产积性,激励农户增加农业投资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生产率的增长。在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释出的情况下,农业科技还没有普遍发挥相应的替代作用,急需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支撑作用。同时要加强农村教育,增强农业科研和推广力度,使农业科研与推广和农村教育有效衔接,农业科研与教育投资对农业生产作用的潜能才能有效释放出来。研究内容四:运用空间计量分析实证考考察了我国农业科研投资生产率增长效应的区域差异,并根据不同分类方式实证考察了农业科研投资结构对农业科研投资生产率增长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加大对相关农业大省的农业科研投资能够有效促进生产率的增长。而农业科研投资水平相对较高的北京、天津、福建、浙江、上海等地科研投资对农业生产率的作用系数并不高,相对发达的非农产业对农业形成“挤出”。从农业科研投资的资金投向部分来看,种植业科研投资的生产率增长效应突出地表现出来,渔业、畜牧业的科研投资并没有得到有效重视,增加畜牧和渔业的科研投资能够改善科研投资的配置效率。从科研资金来源看,政府科研投资对农业科研投资生产率增长效应具有主导性的拉动作用,与之相比,企业资金的作用系数相对很低且不明显,经营收入和贷款的系数为负。农业科研经费的支出项目中,公务费、经营费、基建费和其他支出的系数为负,适当减少科研投资中公务费、经营费、基建费和其他支出的比例,提高科研业务用度|教育论文网|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科研投资效率的提高,促进生产率的增长。从科研活动类型看,我国农业科研投资中试验与发展研究的公共投资比例过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对农业科研投资的介入。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投资的过少,制约了我国农业科研技术创新,因此,我国农业的公共科研投资应当更多地集中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吸引企业介入试验与发展研究的投资,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更好地发挥农业科研投资对生产率的增长效应。研究内容五:我国农业科研投资生产率增长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生产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科研与推广效率及农户技术采用的机会成本等因素对农业科研投资生产率增长效应的影响。在第二代面板单位根与协整检验的基础上,通过面板系数协方差调整的个体固定效应稳健估计,考察了农业基础生产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科研与推广及农户方面的因素对农业科研投资生产率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对农业科研投资对生产率作用的发挥具有明显正向影响。有必要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为农业科研投资生产率增长效应的发挥提供良好的配套环境。产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并没有对农业科技作用的发挥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因此,需要注重产业化、城市化与农业发展的协调,通过产业、城市资本与技术反哺真正为农业科研效应的发挥以有力的支撑。进一步提高市场开放度,有利于农业科研创新成果的推广与扩散。农业科研效率不高,农技推广难以有效助推农业技术跑完“最后一公里”。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业科研与推广的管理,提高农业科研与推广的效率与质量,有效实现农业科研投资向现实生产率的转化。农业比较收益偏低增大了技术采用的机会成本是影响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的最主要因素。采取增加农户科技培训、提高农户科技素质,实施农业保险补贴、降低技术采用风险等措施的同时,要提高农业的比较收益,改变农业技术有效需求不足的困境,形成科研与生产的良性循环与互动。最后在总结全文主要结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业科研投资的现实状况提出优化农业科研投资配置,提高农业科研投资效率的对策建议,并提出研究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展望。【关键词】:农业科研投资生产效率影响因素
【论文提纲】:摘要10-14ABSTRACT14-18第一章导论18-281.1研究背景18-211.2研究目标与研究假说21-231.2.1研究目标21-221.2.2研究假说22-231.3分析框架与技术路线23-241.3.1技术路线231.3.2分析框架23-241.4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24-261.4.1研究方法24-251.4.2数据来源及说明25-261.5可能的创新与不足26-281.5.1可能的创新26-271.5.2存在的不足27-28第二章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28-382.1理论基础28-322.1.1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理论28-292.1.2空间经济理论29-312.1.3生产效率理论31-322.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32-382.2.1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文献回顾32-332.2.2科研投资与生产率增长的文献回顾332.2.3农业科研投资相关的文献回顾33-352.2.4有关空间溢出的相关文献回顾35-362.2.5农业科研投资的文献研究总结36-38第三章我国农业科研投资的现状分析38-523.1我国农业科研投资规模的变动趋势38-433.1.1农业科研投资绝对数量增长较大383.1.2中国农业科研投资相对量不足38-433.2我国农业科研投资的结构状况43-483.2.1我国农业科研投资经费来源单一43-443.2.2我国农业科研投资集中于粮食种植业44-463.2.3农业基础研究科研投资需要进一步加强46-473.2.4农业科研经费支出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47-483.3农业科研投资区域差异明显48-503.3.1农业科研投资总量的区域差异48-503.3.2农业科研投资强度的区域差异503.4本章小结50-52第四章技术进步与农业生产率的增长52-684.1分析方法53-554.2变量及数据说明554.3实证结果分析55-664.3.1数据敏感性分析55-564.3.21985-2007年全国农业生产率年际变化及分解56-604.3.3农业生产率增长的区域差异60-664.4本章小结66-68第五章科研投资与农业生产率增长的非参数分析68-805.1分析方法69-725.1.1局部多项式核回归70-715.1.2邻近点加权拟合核回归71-725.2数据来源及说明72-735.3实证结果与分析73-785.3.1科研投资与农业生产率的Granger因果检验73-745.3.2科研投资与农业生产率关系的非参数分析74-785.4本章小结78-80第六章农业科研投资生产率增长效应的空间计量分析80-966.1省域农业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81-866.1.1空间相关性检验81-836.1.2空间数据的模式可视化83-866.2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农业科研投资生产率增长效应分析86-956.2.1空间面板SAR和SEM模型及检验86-886.2.2空间加权矩阵的设置88-896.2.3数据与变量说明89-906.2.4实证结果及分析90-956.3.本章小结95-96第七章农业科研投资生产率增长效应的区域差异与结构效应96-1107.1我国农业科研投资生产率增长效应的区域差异分析96-1027.1.1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相关知识97-997.1.2数据及变量说明997.1.3GWR实证结果及分析99-1027.2农业科研投资生产率增长效应的结构效应102-1087.3本章小结108-110第八章中国农业科研投资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10-1248.1模型及变量说明1118.2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检验111-1158.3面板模型形式的设定检验与估计115-1218.3.1混合模型、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模型选择115-1168.3.2变截距模型与变系数模型选择116-1178.3.3固定效应的明显性检验117-1188.3.4固定效应方差稳健性检验及修正118-1218.4本章小结121-124第九章全文总结与政策建议124-1349.1主要研究结论124-1289.1.1我国农业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124-1259.1.2科研投资对农业生产率具有单向因果关系和明显的推动作用1259.1.3农业科研投资及生产率的增长存在空间关联及扩散效应125-1269.1.4农业科研投资的生产率效应存在着区域和结构构成的差异126-1279.1.5农业科研投资生产率效应受农业、经济等配套环境的影响127-1289.2政策建议128-1329.2.1加强对农业的重视,增加农业科研投资总量128-1299.2.2优化农业科研投资的区域及结构配置129-1319.2.3为科研投资生产率效应的发挥提供良好的配套环境1319.2.4创新科研及推广管理机制,提高农业科研及推广效率131-1329.3研究展望132-134参考文献134-144致谢144-146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4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