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与反哺

更新时间:2024-04-14 点赞:27012 浏览:12909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个多民族共生、多元文化交融的自然-人文系统,如何形成民族道德价值观?其道德价值观如何传承?这种道德价值观的传承在学校德育之外是否对个体的发展产生了终身影响?它与学校德育有何不同?民族道德价值观又是如何反作用于整个社会的自然-人文系统的?是本研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丙中洛便是这样一个独具特色的自然-文化生态系统。笔者通过对丙中洛的深入考察,力求找到民族文化生境与德育的多途径实现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丙中洛独特的自然-人文生境对民族道德价值观的传承有何影响,其民族道德价值观又是如何反作用于丙中洛整个社会的。继而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全方位地考察教育与人的发展,试图探寻现代社会除学校道德教育之外存在着的原生态的道德教育模式。另一方面,由于丙中洛乡交通不发达,人口活动|教育教学论文|少,形成了相对的封闭,这与民族道德价值观的形成有何关系?在全球化日益明显的今天,各种信息通过网络、电视等传播媒介入侵,对丙中洛每个人的生存方式与价值取向都是一种冲击。这时,丙中洛传统道德气力|教学论文范文|所起到的作用是否会减弱?民族传统的道德价值观还存不存在?其存在有何意义?也是本研究要探讨的问题。为此,笔者多次赴该地考察,并根据本研究问题的性质,制作了相关问卷、访谈提纲,运用访谈、介入、观察、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丙中洛的道德价值观是整个文化生态系统的一部份,因此将其放入到赖以生存的民族文化生境中分析。通过对丙中洛生态—生计、社会—历史、文化—心理三个层面上分析丙中洛民族文化生境。研究中鉴戒了关于衡量族际关系的变量体系,并根据丙中落具体情况,用①语言使用;②居住格式|教育论文范文|;③族际通婚:④各民族经济交往;⑤交友情况;⑥各民族有无械斗及其频率、原因等;⑦宗教情况;⑧族群迁移八个可操纵的指标分析丙中洛族际关系,论证了丙中洛族群关系融洽。研究表明:在历史进程中,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共同作用下,丙中洛的天、地、人得到了良好的契合,因而各民族和谐共存,社会稳定和谐,这为民族道德价值观的形成了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丙中洛的天地系统、社会关系进而沉积了稳定的民族文化心理,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丙中洛民族文化生境,继而影响民族道德价值观的生长、发展、传承。2、丙中洛各民族融洽,社区呈现出团结和睦的氛围。人们在这种有着传统美德与良好社会生产、生活环境中形成了团结、互助、尊老、爱幼、善良、好客,诚实、利他、勤劳、朴实等道德品质,并世代相传,维系着社区多态文化的和谐与稳定。本研究从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三个层面研究丙中洛民族道德价值观的构成。第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丙中洛人与自然一脉相承,人们爱护自然、也敬畏自然,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的道德价值观。第二,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居住格式|教育论文范文|为单位,从行政村与行政村之间人的关系、行政村内的人际关系;自然村与自然村的关系、自然村内的人际关系;组与组的关系、组内人际关系;家庭与家庭之间、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来考察其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价值观。终极用“仁”、“义”、“孝”、“礼”、“信”、“俭”来概括丙中洛个人与他人关系的核心。第三,人与群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丙中洛个人违反|英语教学论文|了社会整体的道德价值观,除了触犯法律,需要用法律手段来解决的以外,过去由神判、巫师来判决,现在由村主任来调解。通常以下四种方式来调节矛盾与纠纷:①禁忌;②习惯法;③宗教;④社会压力。体现了对社会成员进行的价值整合,使个人愿望在群体目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塑造人的基本道德价值观,规范其行为,协调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协调社会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以保证社会的相对稳定与和谐发展。3、丙中洛学校道德教育存在教材统一化、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师资不足等问题。学校道德教育无法在社会成员的道德造就发面保持其支配的地位。事实上,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丙中洛民族道德价值观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道德教育体系,其道德价值观的传承借助于民族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宗教教育等各方面的教育实践活动来完成。4、将丙中洛民族道德价值观的传承与学校德育中的各教育要素作对比,得出学校教育具有目的统一化、教育方式单一化、传统化、教育形式固定化、教育时空的狭小化等特点。而学校外的多种道德教育是源于鲜活的生活的,其途径却是多样化的、丰富多彩的。丙中洛民族道德价值观的传承目标是成为一个“社会人”,具有教育者与教育者界限模糊、教育方法丰富化、教育形式多样化、无处不在的、无孔不入等特点。丙中洛道德价值观传承对于建构和谐社会、发展多元文化教育、走出单一的学校道德教育困境有着如下启示:启示一:多元文化下德育需要多途径实现。教育没有优劣之分,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只有适应与否。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模式是完满的、周全的,道德教育不能由于学校道德教育的统一化、标准化、单一化,脱离学生生活实践就要走向丙中洛式的乡土教育模式。而是两种不同教育形态之间有机联系的加强,是各种教育形态的扬弃。丙中洛民族道德教育的丰富多样性,将与国家标准化的道德教育构成互补,共同促进道德教育的发展。启示二:道德教育应源于生活、归于生活。生活不但是道德教育的出发点,而且也是道德教育的落脚点。一方面是生活赋予了道德教育的意义;另一方面道德教育是为了生活。启示三:在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丙中洛民族道德价值观的存在或消亡还是|教学论文范文|个问题。【关键词】:民族文化生境德育多途径实现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4-6ABSTRACT6-9第一章导论9-29一、养成与反哺——选题缘由及意义9-14二、民族文化生境·德育多途径实现——核心概念的界定14-18三、众里寻他——文献综述18-22四、我的疱丁之见——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22-29第二章丙中洛道德价值观传承的民族文化生境29-69一、生态—生计环境:民族道德价值观形成的物化基础29-33二、社会—历史环境:民族道德价值观长大的制度条件33-57三、文化—心理环境:民族道德价值观天生|教育论文网|的文化心理场57-69第三章丙中洛民族道德价值观的构成分析69-94一、人与自然69-73二、个人与他人73-84三、人与群84-94第四章丙中洛民族道德价值观传承的多途径解析94-134一、学校之维94-103二、家庭之承103-107三、社会之行107-120四、宗教之氛120-134第五章丙中洛民族道德价值观传承的启示134-163一、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的困境134-137二、校外传承与学校德育137-152三、丙中洛民族道德价值观传承的几点启示152-163参考文献163-169附录169-174致谢17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