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中国公民社会进展中作用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16 点赞:23916 浏览:10837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淮南之橘,移植至淮北则为枳。所以然者何?水土不同也。产生于西方世界的自由、等人类普世之价值,到了东方的中国,便成了难以结果的花。所以然者何?民情不同也。具言之,与政治运转良好的西方世界相比,中国目前缺少一块适宜生长的沃土——成熟的公民社会。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当下,我们要做的事,不是崇洋媚外,羡慕西方的政治制度,而是要从现在做起,脚踏实地地培育自己的公民社会。以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作为立党之本、执政之基、气力|教学论文范文|之源的中国,应该当仁不让地挑起培育和引导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重担,以让人民之花结出丰富|教育论文范文|的果实。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中心问题。全文由导论、正文五章和结语组成。导论部分包括研究缘起、研究现状、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和论文创新之处。第一章,政党、公民社会及其关系的理论阐释。本章在梳理中外学者关于政党和公民社会定义的基础上,以为|教育论文网|: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团体利益的积极分子,为了通过执掌或介入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而结合起来的组织;中国语境中公民社会,应该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公民因利益需要而结成的联合。考察了政党与公民社会的一般关系,以为|教育论文网|:从历史角度看,政党是公民社会发展的产物;从现实角度看,政党是联系公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桥梁:从未来角度看,政党将在公民社会发展中消亡。第二章,中国与中国公民社会。本章把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即新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1978)(三)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至今),并分别考察了这三个时期党与民众的关系。以为|教育论文网|,同西方先有公民社会后有政党的自发演进过程相比,中国与中国公民社会产关系较为特别:党的成立不以公民社会为基础,而是直接诞生于民族危机中。党取得执政地位三十年之后,在开始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中国公民社会才逐渐萌发。鉴于公民社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政治、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党自身的现代化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公民社会的自发长大的过程又相当漫长,因此,党应该像自觉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样,自觉地培育中国公民社会,并引导公民社会健康发展。第三章,党对中国公民社会的培育。培育公民社会,即是促使处于幼小乃至萌芽状态的公民社会发育长大,包括培育公民,培育公民组织,培育非公共领域。公民是具有一国国籍,享有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承担相应义务的自然人。培育公民,必须构建公民概念为核心的宣传话语体系,推进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多渠道的公民教育,积极营造崇尚宽容的公民文化。公民组织,就是公民依据宪法结社自由结成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互益或公益性活动、独立于党政体系之外的各种志愿性社团。培育公民组织,在农村应侧重于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如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在城市则应侧重于培育各种互益性的维权组织,如业主协会、农民工工会等。非公共领域,我们权且把它当作产生公共舆论、提供公民介入的一个平台。就中国当下情况而言,培育非公共领域主要是培育以网络公共空间为代表的公共舆论平台和以恳谈会为代表的公共介入平台。第四章,党对公民社会的引导作用。引导公民社会就是党领着公民社会向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正如每一个硬币都有两面一样,公民社会也有它的正面和负面。因此,党应该通过法律引导来规范公民组织的发展,通过把握方向引导公民社会与政党政府合作,共同走向善治。第五章,党在公民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调适。党在培育和引导公民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自身也必须随着公民社会的发展而作相应的自我调适。包括转变思想观念,自觉调整自己的定位,推进党建创新以密切联系公民社会。结束语扼要地阐述了本课题有待进一步研究的理论课题和需要进一步探索的实践课题。【关键词】:中国中国公民社会培育引导适应
【论文提纲】:内容提要4-6Abstract6-10导论10-25一、研究缘起10-11二、研究现状11-19(一)西方关于公民社会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扼要述评12-14(二)当代中国关于公民社会的研究现状14-19三、分析框架19-21四、研究方法21-22五、创新之处22-25第一章政党、公民社会及其关系的理论阐释25-47一、政党的涵义25-29(一)西方学者关于政党的定义25-27(二)中国学者关于政党的定义27-28(三)本文所取的政党定义28-29(四)本文所使用的“党”的概念29二、公民社会的涵义29-35(一)西方学者关于公民社会的定义30-32(二)中国学者关于公民社会的定义32-34(三)本文所取的公民社会的定义34-35三、政党与公民社会的一般关系35-47(一)从历史角度看,政党是公民社会发展的产物35-42(二)从现实角度看,政党是联系公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桥梁42-45(三)从未来角度看,政党将在公民社会发展中消亡45-47第二章中国与中国公民社会47-69一、中国与中国公民社会的特殊关系47-62(一)新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党与民众的关系47-56(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1978)党与民众的关系56-59(三)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至今)党与公民社会的关系59-62二、党应当培育和引导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62-69(一)培育和引导公民社会,是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需要62-64(二)培育和引导公民社会,是发展政治的必然要求64-66(三)培育和引导公民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66-67(四)培育和引导公民社会,是实现党自身现代化的必由之路67-69第三章党对中国公民社会的培育69-93一、熟悉和培育公民69-81(一)熟悉公民概念70-75(二)培养公民意识75-81二、培育公民组织的发展81-89(一)培育农村的公民组织83-86(二)培育城市的公民组织86-89三、培育非公共领域89-93第四章党对中国公民社会的引导93-104一、法律引导,规范发展93-97(一)中国公民组织的立法现状94-95(二)中国公民组织立法的不足95-96(三)建立和完善公民组织的法律体系96-97二、方向引导,合作善治97-104(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公民社会98-99(二)协调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关系99-102(三)走向善治102-104第五章党在公民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调适104-118一、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推动公民社会发展104-107(一)中国公民社会的长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104-106(二)压制或引导决定对抗或合作106(三)积极推动公民社会发展106-107二、调整角色定位,自觉居于中间位置107-112(一)在党民关系方面,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107-110(二)在党政关系方面,坚持依法执政110-112三、推进党建创新,密切联系公民社会112-118(一)创新党员密切联系公民社会的形式113-114(二)创新党组织密切联系公民社会的机制114-115(三)创新党内发展的思路115-118结语118-120主要参考文献120-128后记128-12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