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农牧区家庭教育需求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11 点赞:5766 浏览:2037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西藏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自治区,农牧区是西藏的主体,农牧区、农牧业和农牧民问题是关系到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关系到西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教育落后、人力资源素质不高是西藏农牧区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家庭的教育需求对西藏农牧区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的教育需求不足是西藏农牧区教育发展面临的重大困难。论文以经济文化类型理论为依据,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查等方法对西藏农牧区家庭的教育需求进行分析,从生态环境、生计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社会思想观念等方面深入分析了西藏农牧区的经济文化特质,并以此为基础对影响西藏农牧区家庭的教育需求的因素进行了系统、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在生态环境方面,高原特殊的环境影响到青少年身心发育;人口居住分散、上学路途远,天气恶劣、学习生活艰苦致使部分家长不愿意送子女上学、部分学生不愿意上学;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生活工作条件差,农牧区学校无法留住教师,影响到教育质量。在生计方式方面,西藏农牧区生产方式原始落后,对文化科技知识要求不高,但生产持续时间长,劳动力需求量大,而且放牧、采集等劳动强度低,适于少年儿童,相当部分适龄少年儿童因从事生产劳动无法正常上学;由于商品观念淡薄,农牧区家庭收入总体不高,对教育的支付能力有限;农牧区产业结构单一,非农产业薄弱,使毕业生就业十分困难。在社会组织方面,西藏农牧区环境封闭,社区发育滞缓,家庭经济传统深厚;一妻多夫家庭呈减少趋势,单亲家庭比例高,生产活动对劳动力需求量大与家庭劳动力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传统势力在西藏农牧区影响广泛,农牧民群众法治观念淡薄,再加上基层教育宣传片面,在招生工作中临时性措施多,义务教育法在西藏农牧区未得到较好落实;分配、招工等讲关系,同等竞争氛围不浓,农牧民子女在就业中面临更大压力。在思想观念方面,重来世、轻今生,乐天知命:神佛至上,缺乏个性、主见;区域意识强,乡土观念浓厚:自由、散漫,时间观念淡薄;“学差”观念影响深远,农牧民群众的教育观念非常落后。受传统经济文化影响,西藏农牧区家庭的教育需求意愿、支付能力和消费能力均不强,西藏农牧区家庭的教育需求严重不足。在正确把握西藏农牧区家庭的教育需求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拉动西藏农牧区家庭的教育需求的经济文化途径。一是大力发展交通、通讯事业,加强能源和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小城镇和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实施移民搬迁,打破西藏农牧区的封闭状态;二是坚持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方式改造传统农牧业,突出特色,推进农牧区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牧民从传统的家庭经济转向现代市场经济,并改革现行的农牧区教育,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的能力,实现经济与教育的协调发展;三是下大力气落实双层经营体制,积极培育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农牧区法治建设,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推进制度创新,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四是提高现代教育对农牧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适应性,促进观念转变,构建适宜教育发展的整体文化环境。【关键词】:西藏农牧区经济文化教育需求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4-6ABSTRACT6-8第一章导论8-18一、选题缘由8-11二、研究现状11-14三、研究视角14-15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5-16五、研究范围16-18第二章西藏农牧区的经济文化类型及其特质18-28一、生态环境18-20二、生计方式20-24三、社会组织形式24-26四、社会思想观念26-28第三章西藏农牧区家庭的教育需求的经济文化分析28-42一、西藏农牧区家庭的教育需求现状调查28-32二、西藏农牧区经济文化对家庭的教育需求的影响32-42(一)生态环境对家庭的教育需求的影响32-35(二)生计方式对家庭的教育需求的影响35-38(三)社会组织形式对家庭的教育需求的影响38-39(四)社会思想观念对家庭的教育需求的影响39-42第四章拉动西藏农牧区家庭的教育需求的经济文化途径42-48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破西藏农牧区的封闭状态42-43二、改进生计方式,实现经济与教育的协调发展43-45三、推进制度创新,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45-46四、促进观念转变,构建适宜教育发展的整体文化环境46-48结束语48-49参考文献49-52附录52-56后记5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