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政策抉择与教育公平实现

更新时间:2024-03-07 点赞:6474 浏览:226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以关注我国基础教育公平的实现为目标,以基础教育政策为切入点,以行政法视野下的行政决策为视点,提出了在构建和谐社会,在建设、开放、责任政府的大环境下,如何通过提高基础教育政策的决策质量来协调各方面利益,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进而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本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教育的价值取向。阐述了教育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人类追求教育公平的理想与实践,基础教育阶段公平的应有内涵;第二部分: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主要阐述教育政策所追求的政治、社会、教育、人的自我实现等四方面价值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冲突;第三部分:教育决策的主体构成和主体需要。阐述了介入政策决策的各类主体的利益需求:第四部分:我国基础教育政策的变迁和理性抉择。阐述了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政策特征,并就转型期我国基础教育的应然选择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在前面四部分的基础之上,文章提出了自己的结论性观点,即第五部分:提高基础教育政策决策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法律途径。着重阐述了在基础教育政策决策过程中,通过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培育公众介入教育政策决策、建立并完善决策的听证制度等途径,使基础教育政策决策这一公共事务体现公众介入的本质要求,从而提高决策的质量,促进教育的公平。【关键词】:基础教育政策政策决策教育公平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3-4Abstract4-8前言8-11一、教育的价值取向11-17(一)教育促进社会公平11-12(二)教育公平的理想12-14(三)基础教育公平的内涵14-17二、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17-19(一)政治的价值17(二)社会的价值17(三)教育的价值17-18(四)人的价值18-19三、教育决策的主体构成和需要19-29(一)教育决策的主体构成19-251、国外情况19-222、国内情况22-25(二)教育政策的主体需要25-291、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26-272、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273、强势利益和弱势利益27-284、既得利益和未得利益28-29四、我国基础教育政策的变迁和理性抉择29-41(一)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四个各具特点的不同阶段29-32(二)教育差距的严峻现实32-34(三)转型期我国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机会均等的价值取向34-38(四)转型期我国基础教育政策的理性选择—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38-41五、提高基础教育政策决策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法律途径41-51(一)现有基础教育政策决策体制的反思41-451、公众介入政策决策的权利没有得到保障42-432、专家介入政策决策的身影若隐若现43-443、令人期待的听证制度未能打破政府的垄断44-45(二)假设政策是这样制订的—以“小升初”入学政策为例45-471、公布教育政策议题45-462、社会讨论(辩论)46-472、绩效评估及修订47(三)改进基础教育政策决策的关键47-511、完善信息公然制度47-482、培育公众介入教育政策的决策48-493、建立并完善决策中的听证49-51结语51-52参考文献52-54具体摘要54-5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