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足深思

更新时间:2024-01-29 点赞:19511 浏览:8459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分析信息技术对课程的影响,阐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梳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历程,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说明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高职
1671-489X(2013)33-0122-03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是全面的、深刻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时代对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
1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和教学的影响是全方位和多角度的,对教育思想、观念、目标、课程内容、教育教学过程等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课程的内涵。传统意义上的一门课程,往往是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与教材的合体,课程教学的实施就是按计划讲授教材上的内容,达到课程的要求就是了。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程,除了有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教材外,还包括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资源、学习资源、教学工具等,如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学课件、网络课程、丰富的网络资源等。在网络技术的支持和信息共享平台之下,课程不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课程内容可以时时更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学习者的需要。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更加丰富,信息技术解决了大量的知识信息的记录、存储、显示和加工等问题。多媒体技术将课程的文本、图片、音频与视频等进行合理的整合,课程可以多媒化的特征予以充分的呈现,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知识信息,建立起对事物的丰富联系,增强学习者感知、记忆和思维的效果。对于教学内容来说,这种新颖的、形象的、直观的学习材料既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能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使个性化的课程教学成为可能,信息的高度共享使得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与权利,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个性化的内容选择,更好地满足了个性化的学习要求。同时,课程内容丰富的呈现形式,使学习者可以针对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方法,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优化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效果,既有利于学习者的知识增长,又有利于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培养。
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创造出交互性极强的多媒体学习环境。传统教学以教师的“教”来构造教学环境与条件,不管用了多么先进的教学设备与仪器,也只是营造了一个“知识展示”的环境。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营造能够为学生创设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探索的良好教学环境成为现实。学生可以在网络及多媒体环境下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得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成为可能,使得从以“教”为主的教学转变为以“学”为主的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再学习能力的体验式学习。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
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从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到计算机辅助学习(CAL)后,信息技术将应用于教学摘自: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过程的第三个发展阶段。而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学习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习课程的整合与传统的CAI和CAL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把信息技术紧密而有效地融合于课程教学过程,营造出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这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并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育教学方式,可以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意义上的以教师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结构产生本质改变,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再学习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由此认为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成为教与学的辅助工具,更可以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新型教学环境的利器。在这种环境中,可以很好地创设学习情镜、启迪思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是更适合合作学习的一种教与学的方式,变更传统的教与学的观念,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较高的思维与再学习的能力。
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并不排斥CAI,在整合过程中,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交流工具的CAI课件的使用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环节之一。而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把CAI课件作为教师授课时突破重难点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CAI课件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主体内容,而不是一个环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立足点是课程,不是信息技术,因此,应避免“为用技术而用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是紧密的融合,而不是技术与课程简单的叠加、关联、组合。这种紧密的融合要达到的目的是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再学习能力。
3 高职高专信息技术应用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进程
高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经历了以知识为中心与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前者是相对封闭式的,后者是比较开放式的。
在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信息技术只是作为演示和呈现知识的工具,教师编写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只用以讲解知识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或用图表或用图片或用视音频等,用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交流工具,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方式引入教学,可以使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加有效,通过简单的BBS、聊天室等即可完成,使课后有一个比较好的交流通道,但从本质上讲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基本没有变化。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个性化的辅导工具,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相关学习软件,计算机测试软件也为教育教学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起到了相当的作用。在这一整合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本质是信息技术辅助知识的教与学。
在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与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比较有了质的区别,教师在教学中,从“以知识为中心、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为中心”,整个教学资源是开放的,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学习资源环境非常的好,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资源,使得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成为过去时,大量的知识信息资源极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开阔思路,看到百家思想。此时的信息技术作为知识信息加工的工具,强调学生对大量知识信息的筛选,培养的是学生的信息分析和加工的能力,达到使学生对大量知识有效内化的效果。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协作工具进入教学之中,网络技术为实现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有利于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协作意识、能力和责任心等方面的培养。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进入教学,为学生探究未知、自己发现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在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后的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知识与能力的学习者。
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及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工作,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对整合工作提出很多有益的观点与想法,对于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有非常大的启示。
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整合 教育教学要改革,没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是不行的。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过程就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更是教育教学的一次深刻变革。整合的过程是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有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就是盲目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盲目实践是没有意义的,将会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建构主义理论应作为指导整合的重要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可以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
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 “整合”的实质就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即改变教师为核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这种教学结构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围绕“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这一中心进行有效的整合,既不会迷失方向又能有所突破。
在整合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媒体等教学系统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在整合中,时时观察整合在多大程度上有所改变,哪些要素改变了?哪些还没有改变?这些改变是否有益于教育教学效果的不断增强?紧密围绕这些重要问题去分析思考,并且实施相应的措施,整合才能有成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应以“学教并重”的教学理念做指导 “以学为主”和“以教为主”的教育理论各有优缺点,人们普遍认为只有两者的有机结合才可以优势互补,成效最佳。何克抗教授提出的“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思想汲取了教学设计的优点,强调的主要问题是既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源于:免费论文查重www.618jyw.com
导作用;既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培养,又要强调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协作学习的再学习能力。信息技术应作为促进这些方面有所突破的有利工具。
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是重要问题 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非改不可。信息时代要求学生能主动地自主学习,丰富的课程资源是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作为教育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建设丰富的优质课程资源是重要的任务之一。
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师提出新要求
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这些新的要求使教师能够跟上教育教学的改革步伐,成为优秀的教育者。
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信息技术与新的教育理论的影响下,教师的角色正在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导师以及意义建构促进者转变。
1)做学生的导师,就是要从“教”转变为“导”——引导、指导、教导、辅导。
2)做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就是要在建构主义教与学的环境下,激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取,引导促进学生分析问题,把当下学习的知识和所反映的事物尽量与自己已知事物相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3)做知识信息咨询者,帮助学生获取相关的教学资源信息,答疑解惑。
4)做课程的开发者,以新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设计课程结构,深刻探究教育与教学方法。
5)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求教师要从“教书匠”向“教育教学研究者”的角色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特征。这里的“研究”指的是研究学生,研究教育教学实践。
6)做学习者。在一个终身化学习的社会,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接受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是必须的,否则不可能做好信息时代的优秀教育者。
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新形势下的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必须有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整合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整合课程后的教与学出现新的规律和特征。在这种“新的教育”下,教师自身在观念、方法、能力等方面应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才行。新的教育需要具备新素质的教师来保证,教师能力结构的变化是整合的必然需要。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系统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是首要的问题,如何进行系统的、整体的教学设计,如何对教学中的各个要素及关系进行统一的分析与协调,如何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方法来改进教学工作,是教师亟待发展的一种新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实施能力的提高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实施教学设计方案的能力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现代教育观指导下的教学实施能力不同于传统教学中单纯的讲授能力与答疑解惑能力,而是强调知识之间的整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强调学校教育的社会化意义,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又有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中会出现方方面面的问题,对于新问题的不解,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因此,教师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发现新方法等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然要求。研究能力的提高应该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将显著而深刻地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技术的敏感性、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学媒体的整合能力等。没有高信息素养的教师,就无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顺利而有效的整合。
参考文献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意义[J].教育研究,2002(4).
祝智庭.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年[J].中国电化教育,2011(1):20-25.
[3]文玉禅,周莹.影响教师将信息技术整合于数学教学的因素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7(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