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患未然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更新时间:2024-03-12 点赞:5375 浏览:1733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历年高考中,总有部分学生因为一些心理问题而导致不必要的失分,而这些心理问题在平时就往往就会有所表现,只是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现将考试中常见的一些心理失误分析如下,与各位老师同学共同切磋。

一、心理惯性、思维定势

学生在考试中一旦遇到“似曾相识”的题目时,往往受到原有题型、思路的影响,造成心理干扰,不假思索就加以定夺而导致思维错误。比方说阅读一篇某人喜欢表现自己的文章,通常人们接受的观念是:人要谦虚谨慎,功劳要归于组织、集体和他人,突出个人的作用就是骄傲自满、自我炫耀等,因此一些考生受此思想的影响便抛开原文,对文中的某人大加挞伐,而不顾原文的中心主旨。在一些基础题里也时有因脱离上下文,把平时学的知识机械的搬到个别具体的试题中,自以为是的作出判断,实则却是离题万里,谬误百出。
记得在一次材料作文的审题中我的学生就犯了类似的错误,材料大致说的是:一群孩子在海边捡拾贝壳,其中一个孩子一下午都没有找到心中最美的贝壳,篮子空空的,而他的伙伴们已捡了满满一篮子,只有他拖着沉重的脚步依然在寻找。大多数学生由于受到排除丢弃东西不好和不加选择就是盲目的思维定势的影响,认为不应当随手丢弃贝壳,而捡了满满一篮子贝壳是不加选择、毫无用处的,因而得出“不能随手丢掉得到的东西和不能囫囵吞枣地接受社会上的东西”的错误寓意。其实认真的分析材料,就不难发现材料中的孩子代表了对人生目标的两种态度,即有的人执著的追求崇高的理想,有的人踏踏实实做着大量有益的小事。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平时训练时应自觉的加以克服,考场上首先要克服心理上的惰性,即使是做过的原题也应该认真的审题,仔细的分辨,保持高度的警惕,才不致轻易落入命题者设置的陷阱中。

二、心理松懈、疏忽大意

学生考试中对一些习闻习见的题型往往由于心理上的忽视而导致错误。比如说扩展语句一般题型是要求对语句的主谓宾的限制成分加以扩展,而有的考题却要求对描述性的谓语部分进行扩展,或限定对单独的某一部分进行扩展,或提出对扩展语句作含义、褒贬方面的要求;又如压缩语段题,命题人常限制考生对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压缩,而不是笼统的进行语段压缩;材料作文中也常有看似平常实则有新要求的题目。再如文学作品的阅读,要求我们写出作品的表现手法,而有的学生只是去推敲个别字句,结果只回答了遣词造句方面的修辞特点,而忽略了把握体现作者的立意和文章艺术技巧的诸如衬托、夸张、象征、蓄势、悬念、对比、烘托等表现手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直接影响了考生对作品主题的分析归纳。
要解决这一心理失误,就要避免在司空见惯的题型面前疏忽大意、粗枝大叶的心理,要保持头脑清醒,通过训练,培养对试题特殊性的敏感性,提高比较分析和发现特殊疑点的能力,从而在解答试题时避免误触暗礁。

三、心理杂乱、思维滞涩

一些考生在答题时由于心理上模糊混沌,表达往往不能扣住中心,语言条理不清,罗列罗嗦,把简明的道理或事物说得云里雾里,让人摸不着头脑。比方说做主观表达题,常常不能按题干要求清晰地表达题意,答案要么语言混乱,要么文不对题,结果自然是失分;又如在写议论文时材料芜杂,论据纷乱,语言罗嗦,没有逻辑力量,让阅卷者不知所云。特别是材料作文的审题,有的考生懵懵懂懂,半天提炼不出中心论点;有的考生思维仿佛断了电,不知所措,任意确定一个论点,写作时无法发挥,写起来缓慢艰难,语言不畅通,以致严重影响成绩;又如对诗歌的鉴赏,思维活泼、反应快捷的学生一眼就能看出问题的要害,相反,有些学生则两眼一抹黑,胡乱联系发挥无法找到问题的症结。
解决这一思维性失误的方法,关键在于加强思维敏捷性的训练,规定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能反映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的题目,决不能自我迁就,拖泥带水。这样持之以恒,就能较好地提高思维的敏捷性,从而可以获得满意的考试成绩。

四、心理恐慌、退缩犹豫

一些考生在答题时由于过分胆怯、怕出错,对一些本来能明辨的客观判断题反而觉得捉摸不定、下不了笔。比方说文言文阅读,考生已经理解了试题中的实词、虚词、句式、翻译和信息筛选题,但心里总是担心出错,优柔寡断,下不了判断,甚至把错说成对,把对说成错,因心理原摘自:毕业论文格式字体www.618jyw.com
因而造成失误;又如基础知识题,也会由于犹豫不决而弄错答案。这些失误都是一种迟疑不定,优柔寡断的心理失误。
要解决这一种失误,就要加强阅读训练特别是文言文训练,做题时尽量果断地做出选择,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尽可能多地以积极的心态参加各种竞赛、测试,以锻炼自己果敢的品格。

五、心理侥幸、猜题压题

一些考生在答卷时固守自己原有的思路、套路而不能使用科学的方法、有效的形式去灵活地解答试题,甚至心存侥幸、一味地猜题压题而频频出错。比方说议论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有一些固定的模式,如: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各种文章体裁也有一定的模式,如读后感以“感”为主,文学评论需要把“叙、析、评”结合起来;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对比法、引申法等方法。但考生在写作时往往不去遵循好的方法和形式,写文章时随意性很大,写的不伦不类,还期待出“奇”制胜。也有些考生平时不听劝说,不注意学习和积累,抱有一种侥幸的心理,考时临时抱佛脚,猜题压题,得分很低。
要避免这种心理性失误,考生一定要在心理上消除“自己高明”的意识,虚心向老师、同学学习;二是从实践中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在强化训练过程中学知识、学方法、学理论,做好考前的各种准备。
语文学科有其鲜明的学科特色,平时的训练中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克服自身的心理弱点,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考试经验,才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